疫情吃不消 吃足蔬果腸保健康

300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打亂飲食作息,有腸胃及消化困擾民眾也不少,專家建議,吃足蔬果找回正能量,延緩腸年齡老化。

65歲李先生有三高問題,去年因嚴重胃食道逆流經過內視鏡手術治療後才逐漸穩定,但疫情期間宅在家,不但體重增加了2公斤外,胃脹氣、便秘、胃食道逆流的情況反而更加惡化;52歲王小姐有高血壓、高血脂,也被診斷有胃食道逆流、便秘型大腸激躁症等腸胃問題,但疫情期間,因為壓力增加又減少運動的緣故,血壓控制變差,且腸胃不適問題加劇,不但無法好好睡眠,更導致痔瘡出血。

收治兩人的台大胃腸肝膽科醫師曾屏輝表示,日本2021年發表於亞太地區消化系醫學會官方《胃腸病學和肝病學》期刊的研究發現,疫情期間整體有11.9%的受訪者自覺腸胃不適的情況惡化,若本身已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腸躁症患者,則有超過20%的人表示腸胃情況惡化。

另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因腸胃及消化困擾而就醫的人數,竟高達470萬人,其中約有半數病患為功能性腸胃疾病。而從近期門診也觀察到,腸胃不適的相關病例明顯增多,有許多民眾因為腸躁症、胃食道逆流等問題到診間求診。

曾屏輝解釋,腸道的環境會影響大腦的健康,若攝取高油高糖的飲食,會降低腸道微生物多樣性、提升發炎反應,經由腦腸軸傳遞至大腦接收後啟動免疫系統與神經抗壓機制,進而造成焦慮、憂鬱、容易感受到壓力、學習力與記憶力下降等。

因疫情打亂飲食習慣與生活型態,可能造成腸道菌叢跟腸道環境的不穩定,導致胃腸道症狀或讓原先已控制穩定的症狀惡化,也更容易感受到壓力、出現情緒低落、焦慮等情況,進入惡性循環,讓胃腸症狀更嚴重。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觀察發現,疫情期間,民眾的飲食與生活作息亂了套。根據2021年5月發表於《神經胃腸病學與動力學》期刊的調查發現,疫情爆發後,民眾出現腸胃不適的情形變多,包括消化不良、排便不順、腹痛、胃灼熱、或類似腸躁的症狀等。

董氏基金會去年2月針對台灣15-69歲國人進行調查,發現蔬果攝取量與腸道順暢力、心情愉悅力分數呈正相關;分數越高,代表在腸胃順暢、心情愉悅的表現越佳!每日攝取3份蔬菜與2份水果之受訪者的分數皆明顯高於攝取不足者。

有鑑於此,董氏基金會營養師莫雅淳表示,疫情期間更要養好腸胃、維持好心情,除了避免高油高糖飲食,也要吃對水果,保護大腦免於發炎,從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及多吃有利於益菌生長的食物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