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台南首邑縣城隍廟行館重建

1024
台南首邑縣城隍廟主任委員黃百榮為行館重建破土。(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相傳建於清康熙50年(1711)年的全台首邑縣城隍廟,廟前一座40年歷史的行館已老舊不堪,九月中旬廟方在申請合法租用後,由主委黃百榮「敲厝角」動土,將開挖重建,預計2個月後完工。

位於台南市北區公所旁的縣城隍廟歷史悠久,最早廟址在鎮北坊縣署旁,日據時期被徵收做為日軍衛戍醫院宿舍,廟遷於現址,民國55年重修,96年建醮時,在對面榕樹下建了臨時行館,據地方耆老表示,原來行館用地上是一家製作手工麵線的工廠,還有一邊是公共廁所。

臨時行館雖只有9坪大,但土地所有權人卻包括國有財產署和水利局等單位,原先去年就要重建,但有委員提議要向兩地主單位申請租借合法在案,才不會花了160萬蓋完新館又被拆除。經1年奔走,兩單位同意租借在案,但建造經費也從160萬漲至200多萬元,不過至少可安枕無憂,不用被當成違建舉報拆除。

四十年歷史的縣城隍廟行館將拆除重建。(記者陳俊文攝)

破土儀式於9月中旬由主委黃百榮向城隍爺祭拜後舉行。此一行館是地方耆老泡茶講古之處,耆老們在行館的最後一夜舉行最後一泡,預計2個月完工後再回來茶敘。

新行館興建保留原來廟前的大榕樹,啟造2樓,樓高8米4,一樓是神房室和公共廁所,公廁是縣城隍廟一直想解決的問題,目前只有廟內有一間小廁所,人多時還要排隊。2樓是會議室,另外建了一個觀景的露台。

除臨時行館外,縣城隍廟目前有一半是解除編制的計畫道路,廟方表示,未來還是希望能夠在舊址重建,但得透過合法程序購得一半土地,目前申請案還卡在內政部,只能等內政部通過,合法取得土地所有權後再來拆除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