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立法院朝野衝突,責任怪誰?

2441
朝野對峙在立法院議場主席台前。(中央社)

立法院最近又發生肢體衝突,朝野立委打成一片。國人對此早已司空見慣,原本不足為奇,但究竟是執政黨鴨霸?還是在野黨惡整?孰是孰非?責任歸屬?當然都應該分辨清楚。

立法院議場打群架,國人早就習以為常,國際媒體也曾多次報導。最近行政院長蘇貞昌到立院施政報告並備詢時,遭到國民黨立院黨團杯葛,連續幾次院會都出現朝野立委衝突。表面看來,似乎是國民黨團杯葛在先,才引起民進黨立委反制。然而,深入探討,這樣的說法不只偏頗,而且根本就是倒果為因。

就事論事,國民黨團不讓蘇貞昌上台作施政報告,的確是事實;但國民黨這麼做的關鍵卻是「三+十一」報告。換言之,國民黨的杯葛到底是據理力爭?還是無理取鬧?主要就看「三+十一」報告是否客觀公允?

眾所皆知,台灣在今年四月之前,長期保持新冠肺炎本土零病例,死亡也只有十餘人,民進黨政府一直以此自鳴得意;但從四月十五日「三+十一」政策啟動,沒過多久就爆發華航諾富特群聚事件,隨後萬華、蘆洲、宜蘭等地陸續出現確診,疫情指揮中心也證實這三處病毒基因定序與諾富特相同。顯見疫情全面爆發的破口正是諾富特,而「三+十一」則是禍源。這一觀點非但國內醫界與公衛學者普遍有共識,國際媒體如《紐約時報》、彭博社、BBC也都認同。

然而,蘇貞昌提交立法院的「三+十一」決策過程專案報告,隻字未提破口責任,對於因疫情擴散而死的八百多條人命,更沒有任何道歉,反倒大幅吹噓防疫及經貿成果,強調在關鍵三十三天做出重要決策,確保國人整年平安;並且還自誇「成就台灣亂世中的第二次防疫奇蹟」。

試問,對於這樣「把破口當德政,把民眾當白癡」的行政院長,在野黨應不應該譴責杯葛?與八百多人喪命有關的「三+十一」決策,在野黨應不應該追究到底?對於主事失職的相關官員,在野黨應不應該要求他們下台負責?國民黨的杯葛有何不對?

再說,蘇貞昌隨後提出的補充報告,雖然表示「對於每一條寶貴生命的消逝,我都深感遺憾與抱歉」,但依舊堅持「沒有證據顯示機師及諾富特的感染事件和後來的社區疫情有關」,充分顯示他「基於尊重」所作的道歉,既無痛切反省的誠意,更沒有負責任的擔當,國民黨繼續杯葛,自然也有其合理性與正當性。

至於民進黨聲稱,當天院會主席處理方式完全合乎議事規則,更是令人啼笑皆非。

按照《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前一天要將質詢名單報院,並發給各委員,當天若要更換次序,按慣例必須先經過朝野雙方同意;換上來的人,也必須在原本名單上,可是民進黨卻臨時突襲,將原本排列在幾天後個人質詢的民進黨立委,與當天排列在前的立委交換,連已發言六分鐘的委員都交換順序;再讓政黨質詢的其他民進黨委員全部改提書面質詢,使得藍營立委政黨質詢順序往前提,在朝野對峙中,藍營立委還未上台質詢,但時間一到,主持會議的副院長蔡其昌立即宣布「完成政黨質詢程序,散會」。

試問,這樣的處理方式合乎職權行使法和議事規則嗎?從這些事情來看,在立院處於少數的國民黨持續抗議有什麼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