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藝術賞玩專刊〉淺談古玉料產地辨別及迷思(上)

11500

蘇瑞傑

作者簡介:蘇瑞傑先生為台南市文物協會會員,主要收藏方向為玉器。

古代玉料大致有地方玉、和田玉、岫岩玉、獨山玉、藍田玉、水晶、瑪瑙、翡翠等等。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玉的解釋為:「玉,石之美者。」,將美麗的石頭都稱為玉,舉凡綠松石、青金石、孔雀石等等均屬廣義玉的範疇。由於古玉料種類繁多,筆者著重於讓人與儀器皆頭痛的“和田玉”;因為多數收藏者購買初衷是衝著新疆和田地區產的和田玉,但實際上買到的卻是廣義和田玉;由於不同產區價差甚大,因此如何區分產地,成為買賣和收藏最重要的課題。以礦物學來說,閃玉(Nephrite)又稱軟玉、透閃石玉,大陸稱為和田玉。本文介紹古玉料從產地、大陸國家標準、儀器鑑定到肉眼鑑定,與讀者一同探討產地辨別方法及其迷思。暫且不談入沁、包漿、火燎所造成的次生變化,因為次生變化又會產生次生礦物於古玉料表面〔1〕。

圖一:齊家文化,玉琮,甘肅省臨洮縣出土,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5》,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31。

北京故宮博物院器物研究員徐琳於《中國古代玉料來源的多元一體化進程》〔2〕一文提及:“~~~古代玉料來源依不同時期,新石器時代各文化有地方玉、透閃石質玉料且各地均有。商周以後逐漸向甘肅、青海及東北地區等透閃石玉礦點區域集中。至西漢張騫通西域後,新疆和田玉始大量進入中原,直至隋唐時期,更佔據了市場的統治地位。”文中提到,甘肅地區馬鬃山、馬銜山一帶也產出透閃石含量高於95%以上的優質玉料,臨洮出土的齊家文化玉器(圖一)、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商代玉羊首(圖二),且目前看到的商周玉器中,部分白色且透明度較高的玉器,以及內部帶“水線”的玉器,不排除來自青海地區,即崑崙山東麓的玉料。

圖二:商代晚期,羊頭形玉佩,河南省安陽市婦好墓出土,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5》,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37。

臺灣大學地質研究所譚立平教授在1978年國科會專刊第一號之〈臺灣花蓮豐田軟玉礦床之礦物研究〉中,將閃玉分為:普通閃玉、貓眼閃玉、蠟光閃玉,自此以後,台灣閃玉的分類始有明確的標準,但因台灣閃玉的礦物特徵與大陸閃玉(和田玉)不同〔3〕,迄今台灣仍無適用大陸和田玉的標準。業界一般採用於1996年10月7日頒布的GB/T 16552、GB/T 16553中華人民共和國珠寶玉石鑑定標準(下稱大陸標準)及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和田玉》標準。標準中定義:“和田玉係指產於新疆境內崑崙山–阿爾金山一帶的成因特殊以微晶–隱晶透閃石為主的玉石。”(圖三)指產於新疆和田地區的透閃石玉才能稱和田玉。但2003年7月1日頒布的GB/T 16552、GB/T 16553中,天然玉石定名規則規範:“和田玉僅屬於一類礦物名稱,不具有產地含義。”自此,在狹義新疆和田地區產出的和田玉以外,只要是青海玉、俄羅斯玉、韓國玉等等主要成分為透閃石的玉石都可稱和田玉,而不再強調其產地。

(圖三)崑崙山及阿爾金山玉礦圖

目前以2017年10月14日頒布的GB/T 16552、GB/T 16553及2020年6月2日頒布的GB/T 38821標準來鑑定。標準中規定了和田玉的成份、定義、鑑定、分類、命名規則和鑑定證書的基本內容。其中定義:“由自然界產出,具有美觀、耐久、稀少性和工藝價值,可加工成飾品的透閃石礦物集合體。次要礦物可為陽起石……。”對收藏者來說太過廣義,無法依此判別出正宗新疆和田玉。即使新疆地區仍依1996年定義建立自己的地方標準;嚴謹鑑定機構的標準仍堅持:“具纖維交織結構且透閃石含量在95%以上,並須符合GB/T 16553各檢驗細項”,但出具的依然是廣義和田玉證書。

為何大陸國家標準或鑑定機構的證書,皆受限於廣義和田玉?筆者認為這兩者應該互有因果關係,惟不知是因成分幾乎無差別而不規範或因目前儀器無法檢測而不規範。因為鑑定儀器對比的是標準資料庫,在檢測裡,沒有哪個產地比較好,只要是以透閃石為主要含量、結晶狀態、摩氏硬度、密度、折射率等等符合檢測指標,這樣出具的證書並沒有錯,也都在合法範圍。這好比說,我們拿了臺南玉井芒果與屏東枋山芒果做成份檢測,也許驗出來的答案就只能是「芒果」。(待續)

注釋:

〔1〕陳啟賢:古玉器表次生變化分析研究~以荊州楚王陵園出土玉器為例《玉魂國魄七》,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年,頁251~260。

〔2〕徐琳:《中國古代玉料來源的多元一體化進程》,北京:故宮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2期。

〔3〕連照美,譚立平,余炳盛:台灣卑南遺址出土玉器材料來源之初步研究《中國古玉鑑-製作方法及礦物鑑定(錢憲和,譚立平主編)》,地球出版社,1998,頁51~58。

〔4〕維基百科:《重量》,原文網址:https://reurl.cc/kL5XEb,點閱日期:2021/9/27。

 

收藏心得分享

曾進忠
作者簡介:曾進忠先生,目前擔任本會監事,收藏主要為紫砂壺瓷器等。為人謙和熱心助人。

自從踏進收藏以來,欣賞不少公家文博單位及私人佳藏,總令我心生嚮往。期待自己也能從中玩出一點點的心得。

圖一清朱泥掇球壺

在收藏過程中,認真探討,参考史料,「求真」對於收藏是至為重要。希望能夠做到所有藏品,百分之百為真跡。自已極力避免收藏到贗品,不是怕被人笑話,而是不希望留給後進的收藏家以訛傳訛。

真、精、希的藏品實顯珍貴,利之所趨,作偽的手段層出不窮,日新月異。秘不示人的收藏作風是極其危險的,活在信息量爆炸的時代裡,如果還像過去的人,那樣閉門造車,很多有益見解的聲音,將難以聽見,這樣收藏的路徑,將容易越走越偏,甚至有時候將形成所謂的「國寶幫」藏家。所以在遴選藏品時,也就非常重要,必須去蕪存菁,反覆推敲,並逐一的考據與求證。除了從中得到豐富的收藏經驗外,還從「格物致知」中領悟到收藏的哲理。

圖二乾隆年製款朱泥壺

《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雖說如此,人生何嘗不是在逐夢中不斷的完善自己,以期已利利人,已達達人。但願此個人收藏淺見,能帶給同好們有所裨益,於後附上兩支個人收藏的茶壺(如圖一、二),與同好分享,並期待在收藏歲月裡,互相鼓舞勉勵。

台南市文物協會成立至今已歷34年,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也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加入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