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豆初開時 動物園蜻蜓特展 週末開展

704
水蠆捕食昆蟲(繪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全台首次以蜻蜓為主題的特展,本週末(卅日)將在台北市立動物園昆蟲館展出。

這項主題為蜻蜓的「蜻豆初開時—台北動物園蜻蜓特展」,展期到一一二年三月止,展出內容分為認識蜻蜓、蜻蜓大解密、蜻蜓生活史、野外賞蜓趣和蜻蜓的保育現況等五大主題,帶領民眾深入蜻蜓的世界。全世界近七千種蜻蜓中,台灣有一六一種,而動物園則累計有八十七種的觀察紀錄,超過台灣一半以上的種類。

窄胸春蜓吃白痣珈蟌。(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動物園表示,蜻蜓和豆娘屬於水生昆蟲,夏天水邊經常可見到牠們活動的身影。成蟲視力敏銳、飛行能力佳,善於在空中捕食獵物。成蟲的捕食行為大家比較常見,但稚蟲(水蠆)在水裡怎麼覓食呢?水蠆的獵食工具是頭部下方可摺疊的下唇,捕食時下唇會快速地向前彈射,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捕捉獵物。

粗腰蜻蜓捕食紅腹細蟌。(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園方指出,這次特展中特別以巨大的水蠆頭部驅動模型展示下唇捕食的動作,現場還有水蠆活體展示,讓大家可以近距離觀察水蠆在水中的生活。

此外,在特展中,將展出許多台灣和世界的蜻蜓標本,包含全台首次展出現存最古老的蜓種—昔蜓成蟲及水蠆的標本。除了豐富的標本和最完整的蜻蜓生態知識介紹外,兒童動物園區、昆蟲館和蟲蟲探索谷,也設置了戶外賞蜓區,讓大家參觀完室內展覽後,可以到戶外成為賞蜓達人。

線紋蜻蜓有聚集停棲的奇特現象。(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園方指出,近年來賞蜓的人數變多,透過研究學者與公民科學家的合作,持續有新種和新紀錄種被發表或發現,新種蜻蜓包括隱身在北部淺山地區的鉤鋏晏蜓、僅在坪林、台中、嘉義等山區小溪流活動的朱環鼓蟌,和只棲息在東部人跡罕至的山區沼澤地的短鋏晏蜓,牠們都是台灣特有種。新紀錄種則有入秋後會隨著東北季風吹來台灣的「秋蜓」,這些都是蜓友們共同努力的成果,也都會在本次特展中展出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