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雲中的台灣 〉系列論壇 施威全:美陸台三邊關係 審慎拿捏

833
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施威全,以「台灣如何爭奪美中台關係的議題設定」為題,提醒台灣不能跟著美國太近,「因為美國政府常常急轉彎,你跟著太近,他急轉彎你煞車不及,你就撞牆了。」

記者王柏倫、陳威穎∕新北報導

新北市文化基金會點子學校「風雲中的台灣」系列論壇,邀請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施威全,以「台灣如何爭奪美中台關係的議題設定」為題,談論台灣在面對與美國和中國大陸的三邊關係時,該如何掌握相關議題。

施威全首先點出民主政治不足的地方,他認為,民主社會的政治人物少了「栽培」的過程,台灣最後一位受過栽培的是前總統李登輝,李登輝在台北市長任內,時任總統蔣經國便會直接予以指點,訓練其決策能力。

在政治人物缺乏訓練的情況下,也會出現決策能力不足之處,施威全舉例,民進黨人士對打選戰駕輕就熟,但在經濟決策上就明顯沒有足夠的能力,從如何協商談判到對美中的了解都不足,才導致民進黨面對中國大陸就表面上「反中」,實際上投懷送抱;面對美國則是人家要五毛我們給一塊,「這就是民進黨的治國」。

談到與美國的政經關係,施威全點出,台灣時常以為自己擁有選擇權,事實上卻是一直跳進美國設計好的賽局,因此台灣要掌握議題設定仍要放大視角,檢視整體美中關係的格局。

例如先前香港國安法議題引起討論後,許多媒體評論都稱這將成為美中「新冷戰」,甚至說台灣與香港就像當年的西柏林與東柏林,但香港根本沒有成為東柏林。

對於「香港成為中國反西方前線」這個說法,施威全也不這麼認為,他指出,中共一直跟美國喊「求同存異」,目的就要美國撇開內政、人權等議題,「繼續做生意」,中共也喊出要「平視世界」,就是要求要與美國互相平等。

回顧過去美國前總統川普在回應香港議題時,曾經大聲喊出要「制裁」,但施威全說,只有象徵性意義的制裁,對香港實際損害並不大。

前陣子台灣媒體大肆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公開表明若中共武力犯台,美軍將出兵協助台灣,但時隔不到一天,白宮便澄清美國對兩岸的立場並無改變,隨後美國國防部長和外交部也強調美國沒有改變政策,施威全認為,這純粹是拜登失言或政治語言。

接著談到萊豬議題,施威全認為,總統蔡英文與美國之間也有背後的政治盤算,「美國支持的不是台灣,是個人」。再加上民進黨內部派系鬥爭嚴重,蔡英文憑藉著美國支持才能在民進黨立足,所以現在民進黨全體上下護航萊豬也就是因為蔡英文要回饋美國。

除了萊豬,蔡政府大力推行天然氣發電,並與美國購買大量天然氣,施威全同樣認為是政治考量。

施威全表示,無論是萊豬或天然氣,都是為了要得到美國的政治支持,但美國的政治支持常常是「口惠實不至」,就像是美國鼓勵各國跟台灣發展外交關係、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或相關組織,但美國語帶玄機,所謂「有意義參與」就是以非正式會員國或以觀察員的身分參與。

最後,新北市文化基金會執行長林芥佑建議台灣媒體和學界,在評論美國對台發言或政策時,應該要對比以前的發言,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一九九八年擔任國務院官員時的立場,是「不支持台灣加入國際上以國家為資格的國際組織」,使台灣一直被國際組織除名或降為觀察員,但現在卻說「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因此在報導或評論時,應該要作對比,才能有更完整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