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中醫師公會>中醫針灸藥方有效治療登革熱

1312

■蘇守毅

登革熱俗稱「天狗熱」或「斷骨熱」,是一種藉由病媒蚊叮咬而感染的急性傳染病,主要呈現發燒、出疹、肌肉骨骼疼痛等症狀,依抗原性可分為Ⅰ、Ⅱ、Ⅲ、Ⅳ型。登革熱是一種發病率高,傳播快且病程短的疾病,潛伏期二至十五天。臨床表徵可以從無症狀(或稱為無症狀感染)、或像感冒一樣,至嚴重如出血性登革熱(重症)、甚至休克。
中醫治療登革熱,常用中藥方劑如下:
清營湯:清營透熱,養陰活血。溫病邪熱傳營,身熱夜甚,口渴或不渴,時有譫語,心煩不眠,或斑疹隱隱,舌絳而乾,脈細數。
涼膈散:涼膈除熱,瀉火通便。具有養陰退陽,涼膈瀉熱,止渴除煩,瀉火通便,清上瀉下的功效。主治上中二焦火熱證。癥見煩躁多渴,面熱頭昏、唇焦咽燥,舌腫喉閉,目赤鼻衄,頷煩結硬,口舌生瘡,涕唾稠粘,睡臥不寧,譫語狂妄,大便秘結,小便熱赤,以及小兒驚風,重舌、木舌、牙痛、翳障、疫喉屬熱火盛者,舌紅苔黃,脈滑數。
甘露消毒丹:清熱解毒、化濁利濕。濕溫、暑溫、瘟疫初起、邪在氣分、濕熱並重者。症見發熱倦怠。胸悶腹脹、無汗而煩,或有汗而熱不退、身黃、口渴或咽瘍頤腫、尿赤便秘、或瀉而不暢、有熱臭氣、舌苔淡白或厚膩、脈濡。
竹葉石膏湯清熱生津,益氣和胃。1.熱病後期,餘熱未清、氣津兩傷。嘔逆煩渴、口乾唇燥喉乾嗆咳、心胸煩悶、或虛煩不得眠、舌紅少苔、脈虛數。 2.暑熱證、氣津兩傷。身熱多汗、虛贏少氣、煩渴喜飲、舌紅,脈虛數。
除了藥方,也可以使用針灸治療,取穴包括陰陵泉、上星、曲池、外關、合谷、陰陵泉、崑崙及跗陽穴。各穴位主治功能如下:
陰陵泉:運中焦,化濕滯,調膀胱,祛風冷。百會:平肝熄風,安神,醒腦,開竅,明目,升提陽氣。上星:泄熱,利竅,清頭目。曲池:疏邪熱,利關節,祛風濕,調氣血。外關: 疏風、清熱、利脅。合谷:疏散風邪,開關通竅,清泄肺氣,和胃通腸,調經引產。崑崙:祛風熱,理胞宮,舒腰腿。跗陽:利腰腿、清頭目。
藥方加針灸,增強身體的機能及免疫調節,對於革熱可有效治療。
(作者/台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