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2.0服務 學者批評如迷宮

581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立法院二十日舉行長照二點零公聽會,與會的專家學者認為,雖然長照二點零服務單位變多,反而讓民眾眼花撩亂,使用者會覺得身處在長照迷宮,且民眾對長照需求樣態迥異,政府應再健全長照服務法。

台灣少子化、高齡化趨勢難逆轉,外界關注長照二點零政策上路後情形。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舉行長照二點零總體檢暨長期照顧服務法修法公聽會,邀請衛福部、勞動部及相關專家學者與會。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教授陳正芬表示,雖然台灣已有長照服務法,也有長照二點零體系,許多民眾仍覺得自己身處長照迷宮。

她舉例,如民眾撥打一九六六長照專線,雖然可提供居家、社區式服務,但若民眾想申請住宿式服務,得自己搜尋,包含機構評鑑、床位都得自己來;民眾想聘移工得搜尋仲介,但勞動部的仲介評鑑等級並未替家庭看護工類別提供選擇指標。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指出,根據聯盟調查,台灣約有一百九十二萬老人過去一年與不同住親友聚會少於一個月一次,而且有九十四萬老人有孤寂感;從長輩的視角而言,雖然長照二點零服務單位變多,但選擇變多更眼花撩亂,多個長照個案管理師到家裡給意見,反而不知道要聽誰的。

張淑卿指出,「老老照顧」跟獨居長者的比例越來越多,但長照二點零是片段且殘補式的給付,而台灣照顧老人的組織和體制,也沒跟上民眾變老的速度,各縣市處理長照問題也多採臨時人力。她建議,政府應再健全長照服務法,增加服務使用者權益、隱私,並保護無家屬的長照服務使用者。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坦言,長照二點零上路後雖造福許多家庭,但長照問題的樣態很多,形容現行長照二點零已進入深水區;例如民眾認為長照服務不夠用,沒有夜間照護,抑或是台灣有根深蒂固的孝道文化,很可能有家庭兩年換了八個照服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