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併存病灶?

238

■吳重達

1名年輕男性2年前打籃球傷了右膝,在外院做了核磁共振檢查,被告知他的前十字韌帶斷了。建議趕快開刀治療。

病人來做第2意見諮商(second opinion),當時醫師檢查病人,確認膝關節不穩定的事實。核磁共振影像看到,大部分的前十字韌帶有不正常訊號;股骨、尤其外踝,與上方脛骨有嚴重的骨挫傷。建議病人先休息、復健,等膝關節不再腫、活動度與四頭肌肌力大致恢復後,再考慮手術。

病人沒再回診,最近打籃球再受傷,又在外院做了核磁共振後,就到年輕醫師門診要求手術。細心的年輕醫師檢查了病人,看了最近做的核磁共振片子,得到與醫師2年前的臨床臆斷不同的結論,於是「砲口」向內,找醫師好好「談一談」。醫師說:「來踢館了?」玩笑話雖如此說,老醫師事實上十分高興:不管對錯,年輕醫師願意腦力激盪,用心討論、深究,就是醫者該有的態度與風範。

他認為,雖然關節有點鬆,前十字韌帶在此次核磁共振相片上看起來還在,股骨外踝骨頭變化應該是分割性骨軟骨炎(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還說放射科的專家也站在他那邊。醫師則認為,這是慢性前十字韌帶斷裂,股骨的變化可以是他們認為的病;但也可能是第一次嚴重骨挫傷後,病人持續運動、受傷,關節一直有磨損(wear and tear),而在挫傷處關節面軟骨發生病變,影像上看起來就像分割性骨軟骨炎。畢竟,2個病灶同時發生比較不常見。

先做關節鏡檢查,發現前十字韌帶斷了,股骨外踝關節面軟骨與母體分離,病灶被纖維化組織塞滿;因時日已久,致病因2者都有可能。維持關節面完整復原是手術的第1優先任務,前十字韌帶重建可日後再做。依此原則,病人最終得到滿意的治療結果。老、少醫師這次打成平手。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