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大稻埕碼頭舊事

705

■游晴媗

「來去港墘仔!」一陣吆喝,從家裡樓上樓下竄出七八個小孩,吵吵鬧鬧往大稻埕碼頭水門方向跑去,我與堂弟妹們要去碼頭沿岸玩耍。只有野草樹林的「港墘仔」,除了雙十節放煙火時能見到熱鬧人群,平時僅是荒蕪空地,卻也成了鄰近孩童們心中的遊樂園,不時還會發現被時代遺忘的痕跡。

初次見到防空洞是在一株黃槿樹下,滿滿一樹盛開的黃槿花吸引了我。當時大夥正玩著躲貓貓,四處尋覓可以躲藏的地點,讓我意外發現這神秘角落。以紅磚建造的圓形入口處長滿青苔漆黑一片,心中不免猶豫該不該躲進去?突然,早我一步躲在裡面的堂弟從裡面衝出來,邊跑邊喊:「有老鼠!」被他嚇到的我也跟著大叫。不用說,我們兩個很快就被循聲而來的「鬼」抓到。

曾有段時期,常在空地廢棄土堆中見到做成花瓶形狀的大理石塊。「又不是真的花瓶,這到底是甚麼呢?」我們研究一番很快就放棄猜測,就著沙坑裡的假花瓶開心玩起扮家家酒。

後來才知,那該是附近拆除老屋時所丟棄的殘瓦碎片。一百多年前碼頭曾是熱鬧的茶葉出口貿易港,洋行富商沿著河畔貴德街興建華麗的洋樓建築,花瓶寓意平安吉祥,遂經常以大理石花瓶做為陽台欄杆。那段時光,是大稻埕的鎏金歲月。

當繁華落盡,屋毀樓塌江面不見千帆,舉目望去,除了與我同來的玩伴,偶爾一兩個騎腳踏車經過的老人家,河邊幾近無人。當風吹起,大片野草與林間凋零落葉一起飄搖。

大我八歲的姊姊是家族裡的長孫女,與她聊起碼頭從前種種,因為當年一眾堂弟妹多尚在襁褓,她說只有些許與祖父母相關聯的記憶。

三月的某一天,祖父帶著年幼的姊姊,坐船到對岸三重埔參加大拜拜宴席。

接近夕陽時分,年老的船夫奮力划著船,船客僅她與祖父兩人,浩瀚河面上,孤單單一艘小船緩緩前行。

坐船時間短記憶卻悠長,半世紀都過去了,她依舊能描述那日種種,像說著一個久遠前靜好的夢。

數年前曾約大姊重遊故里,行至碼頭已不復見當年港墘仔荒涼模樣。貨櫃餐廳點綴岸邊觀光郵輪往返淡水河間,一派時尚悠閒風情。談笑間,忽而意識到今日竟是兩姊妹此生第一次同遊此地。

在汩汩河水朦朧倒影中,不見白髮竟似見到彼此兒時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