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疫篩檢少 2成腸癌患者延誤治療

402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大腸直腸癌已蟬聯14年國內10大癌症發生人數之冠。醫師指出,據觀察,這兩年腸癌新確診個案數明顯減少,但確診人數突然下降很可能是疫情影響,推測未來幾年晚期確診的患者比例恐因篩檢人數下降而些微上升。粗估有2成的患者因疫情延誤治療,導致病情惡化。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癌關懷協會理事長、台北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世慶表示,大腸直腸癌主要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造成,若能早期發現並予以切除,即可減少癌症的發生。

然而,受新冠疫情影響,除民眾篩檢意願降低,臨床上也發現約2成患者治療時程有延誤情況。張世慶說,近兩年門診觀察,腸道阻塞與破裂就醫患者,以及院內緊急手術比例皆有增加。推測主要原因為民眾懼怕感染新冠肺炎而不敢就醫,即便出現症狀也選擇隱忍,直到病灶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才願意就診。

北榮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聖捷分享,曾有一名57歲婦人,兩年前確診大腸直腸癌3期,透過電療、化療再經由手術切除腫瘤。但之後因疫情不敢到醫院,而沒有定期回診,直到肛門與會陰部「流湯、噴膿」,緊急就醫後腸癌已惡化至第4期。

黃聖捷表示,以往患者聽到癌症進展成第4期,都會非常沮喪,甚至想放棄治療。不過,近年標靶藥物問世後,大腸直腸癌第4期已非末期,透過不同化學治療與標靶藥物的組合,第一線總緩解率可達7成、疾病控制率更高達9成。

根據北榮大腸直腸癌5年存活率研究調查統計,第4期存活率近2成,大幅優於歐美日韓之醫學中心。

黃聖捷也說,依照目前健保規範,大腸直腸癌患者於第1線到第4線治療,若能持續使用健保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中位數可達近2年半。換句話說,「接力治療」就是患者能夠打到越多標靶藥物、接受完整治療,整體存活期與疾病穩定期也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