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探索〉大學自主 軍警入校分寸須拿捏

456

香港浸會大學學生和示威者設置路障占領學校。(路透)
 記者彭志平/綜合報導
 香港反送中行動主戰場轉進大學校園,多所大學內傳出警察與示威者暴力衝突,催淚彈、汽油彈紛紛出籠,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更宣告校園已被示威者占領。有些香港大學生、示威者、示威支持者抨擊「暴警治港」讓校園淪為戰場,港警則反批多所大學校園已成為暴力溫床,有些大學校長也表示不排除尋求政府協助。到底警察能不能進入大學?分寸該如何拿捏?
 有關於香港警察進入大學校園的問題,台大校長管中閔表示,除非經過校長同意,否則軍警不能進入台大校園;國民黨發表聲明指出,大學應屬獨立自主的學習領域,警方不應擅闖校園;民進黨的立場是,香港政府、警方選擇用赤裸裸的暴力,試圖使人民噤聲。台灣已許久沒有發生軍警強入大學校園的事件,兩年前台大校園內發生衝突事件,警方的確也因校方拒絕而未進入台大。

沿襲修道院文化 大學享特權

 管中閔口中的軍警未經台大同意即不得進入台大,可追溯至中世紀時期歐洲大學享有自主權的傳統。中世紀的歐洲大學,源自於天主教教會修道院,具有悠久歷史的歐洲大學,例如英國牛津大學就是由一一二九年建立的奧古斯丁教派聖弗里德斯懷德修道院和奧斯尼修道院發展而來。因此,中世紀歐洲的大學沿襲了修道院的文化。
 這些在中世紀成立的歐洲大學,延續、發揚了修道院裡的自治文化,例如有修道院規定,「修道院是一個有統一規範約束、由院長所領導的有組織、有紀律、有自治的宗教團體」;同時,中世紀的大學又比修道院擁有更多的特權和自治權,享有更大的自由與自主。巴黎大學甚至擁有教廷豁免權和特權,其中不僅包括學術自由的特權,更包括司法審判權。
 中國歷史上,現代學制的大學出現於十九世紀末,早期在中國大陸的大學當中,也頗有歐洲大學的學術自由之風,並且反對軍警對大學生濫權。五四運動期間,北洋政府濫捕北京大學生,當大學生不滿巴黎和會中中國代表將簽署喪權辱國的凡爾賽和約,而火燒賣國賊曹汝霖官邸趙家樓之後,北洋政府又逮捕三十二名大學生,北京大學蔡元培等大學校長聯名要求釋放學生,堅不與北洋政府妥協,蔡元培因而以保護學生聞名。

示威者日前在香港中文大學設置路障。
(路透)
四六事件 傅斯年用命擋軍警

 另一個例子是,一九二二年,楊蔭榆出任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成為這所大學的第一位女校長。但是,楊蔭榆為了處理學生抗議事件,竟然召來軍警彈壓,軍警甚至毆打女學生。楊蔭榆的前一任校長許壽裳不惜與北洋政府教育總長決裂,最後在強大壓力之下楊蔭榆去職。
 台灣光復之後,一九四九年台大發生「四六事件」。當時,許多學生已思想左傾,甚至加入中共;三月一日,警察取締台大兩名學生單車雙載而爆發衝突,而且事情越鬧越大,國民政府又決定鎮壓學生運動,警總藉逮捕匪諜之名進入台大和師大,台大校長傅斯年與學生組成「營救會」,傅斯年更放話「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跟你拚命」,試圖力阻軍警。
 一九五二年日本曾有個案例,便衣警察混入東京大學學生當中,學生發現後扣押便衣警察但又遭警察逮捕,一、二審法院以大學生自治權須受保護而判學生無罪。

香港警察在理工大學裡逮捕示威者。(路透)
哥大學潮 警察逮捕七百餘人

 美國還在殖民地時期就有大學自治的傳統,外力鮮少干預大學校內事務。但是,一九六八年學生們在反戰、反種族歧視、反性別主義、反權威等強烈聲浪交織之下,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占領五棟校內建築、限制院長行動自由。後來學校要求紐約警方介入,警方強力逮捕七百多名學生,不滿學生繼續抗議,整個學期停擺。
 香港反送中抗爭至今未減緩解跡象,反而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和非大學生的示威者行動更加激化,而原本即以「以暴制亂」為原則的香港警方在採取強力壓制的行動之後,又被多數港人認為是「以暴製亂」,令人更擔心香港情勢。儘管香港多所大學已喊停本學期,但未來大學和警方如果無法商量出處理原則,香港各大學恐怕還是難以恢復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