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民俗研究 以瘟疫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線上報名

672
白龍庵五靈堂供奉的“五毒”,民眾拜之,只是消極請他們不要來人間騷擾眾生。(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新冠疫情重創台灣,中山醫學大學與台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舉辦首屆「台灣民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特以瘟疫為主題「常與非常——疫情下的民俗研究」,六月十八和十九日在中山醫誠愛樓國際會議廳舉行。

這項疫情下的民俗研究研討會,由祀典興濟宮、開基玉皇宮和馬鳴山鎮安宮合辦,各地道壇、宮廟、公司行號、機關單位共同協辦,也是民俗學會議首次在醫學大學舉行,意義非凡。

負責籌辦的中山醫學大學教授林培雅表示,民俗界自古以來就有驅逐瘟疫的傳統,本屆研討會主要在探討這些傳統,包括迎送代天巡狩的王爺所舉行的王醮、以及神明所做的各種驅瘟儀式、派藥、保安祈福等措施。

台南極普遍的“五福大帝”信仰,即為除瘟去疫的代表神明。(記者陳俊文攝)

此外,還有道士法師所做的除瘟祈福法會,以及原住民除穢驅疫的祭儀等,內容豐富多元。民俗界長期以來對如何驅除瘟疫不遺餘力,甚至認為,瘟疫和為政者無德息息相關。

林培雅表示,論文發表分設學者與青年兩組,共計發表三十九篇,旨在鼓勵青年從事民俗學調查與研究,期待藉此讓民俗學研究得以永續傳承。

兩天將各舉辦一場專題演講,十八日由國際知名道教學者、政治大學李豐楙教授演講「瘟疫與代巡信仰」。十九日由玉山青年學者,成功大學吳易叡教授演講「從義祠到安寧病房:星港華人死亡的除魅與權利剝奪」。

為因應疫情,研討會採線上會議的方式舉行,有興趣的民眾歡迎上網報名: http://www.trfc.tw/info/events/20220606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