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防蛇 北市動物園巡蛇隊夜巡

434
坐等伏擊型的龜殼花在水桶邊上等待獵物到來。(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入夏,蛇蟲活動日趨活躍,民眾出入庭院郊區防蛇是一重點;位於市郊的動物園,由於園區內野生動物多,入侵的蛇類自然也不會少,自二00四年動物園開始紀錄類似案件以來,被龜殼花咬傷的動物多達五十八隻,其中褐狐猴排第一名。為此,動物園表示,特別成立蛇類巡邏小隊,每個月會有兩晚,在日落後巡視園區,驅離不請自來的蛇類。

動物園說,動物園的環境自然,許多空間成為不同類別本土動物的家,也經常可以觀察到野生動物在園區活動,山羌、台灣獼猴、藍腹鷴、穿山甲、白鼻心、鼬獾、麝香貓、台灣藍鵲、五色鳥、小白鷺、食蛇龜等都是常客,剛開始常會讓人誤以為是動物脫逃,保育員點名後發現「園住民」一個不少都在家,才漸漸習慣在動物的活動場外看到本土野生動物的日常。

動物園指出,園區對動物的照養環境因為難免有動物的剩食,容易吸引野鼠前來覓食,也間接招來以鼠為食的蛇類。

動物園說,園區裡晚上最常出現的有毒蛇類是龜殼花,牠同時也是台北市入侵民宅第一名的蛇種。自二00四年動物園開始紀錄類似案件以來,被龜殼花咬傷的動物多達五十八隻,其中褐狐猴排第一名。

被龜殼花咬傷的褐狐猴正在進行治療。(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非洲區區長鄭惟仁表示,因為非洲區的狐猴常被蛇咬,甚至連續兩年都有四起被蛇咬的紀錄,直到二0二0年發起成立蛇類巡邏隊,邀請同仁在夜行性龜殼花的活動時間,到動物欄舍、辦公室、倉庫、廚房等室內或半室內或戶外的空間,加強搜查蛇的蹤跡。

有了巡蛇隊的庇佑後,非洲區的褐狐猴被蛇咬的機率開始減少,平均每年不到一隻次;發現龜殼花的機率也減少,巡蛇時只要發現龜殼花都會進行測量和紀錄,再移至園區沒有開放的區域野放,有時會遇到再次回到動物欄舍再次被找到的蛇。但因為蛇是鼠類的剋星,食物鏈中很重要的一環,因此動物園只會將蛇移走,讓牠們可以繼續延續在生態系中重要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