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藝術賞玩專刊〉石雖不語,許我為友-以藏品為師

1223
圖1:方形玉勒正面及底面。樸拙不甚規整的方形外型,無言地訴說著自己的身世;下方的孔洞和上方相比尺寸較小,可以知道這件是以單面鑽孔的方式才形成了上大下小的孔洞。

倪孝強

作者簡介:倪孝強先生為台南市文物協會會員,主要收藏方向為玉器。

網路社群已經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有許多的網路社團可以分享旅遊、美食和各類嗜好。特別是在過去這段疫情時間裡,沒辦法出門,還可以逛逛網路,和社團同好們分享自己關注的主題也成為許多朋友茶餘飯後的重要活動。但有時在社團上傳了自己信心滿滿的得意收藏,被人說不開門真的不是件值得開心的事。這也讓小弟想起當年還在念書時逛玉市,買了自認撿到寶的好東西,拿到前輩處現寶,滿桌前輩無人說好,或要我謹慎,或要我別買,甚至有熱血到要陪我去退,讓我忍不住想鑽到地下的“囧”況。

圖2:方形玉勒的打洞。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打孔,孔壁常見這種旋轉痕跡,可能是當時磨耗玉器的解玉沙顆粒較粗,進行慢速鑽磨,或是利用楔形石核工具掏攪造成的痕跡。
圖3:方形玉勒的表面「皮殼」。皮殼一般是指玉器表面呈現的現象,有些有年代的玉器會呈現柔細不刺眼的光澤,或是有附著物沉積在表面的凹處。

當年幾位前輩看我每次給他們看的東西實在糟糕,要解釋也不知怎麼跟個還穿制服背書包的高中生解釋起,就找了位他們擺攤的朋友,說拿個教材讓我學習。那位前輩生意不錯,時常看他在數錢。他身材精實,眼光犀利,看起來有點兇兇的,所以我之前沒有和他聊過天。他看過我幾次,這回有人介紹才認真和我講話。他說明他的作法,他的客人都自己看,若沒和他買也就沒什麼好教人的……旁邊的前輩要他推薦個高古的教材讓我學習,他想了想,拿了件方形勒子說:這件便宜比較適合。但對高中生來說還真是不便宜……我猶豫著,也沒人理我,就這樣被晾一邊。後來咬牙問了,他也願意讓我分期付款買下 ,想說終於可以學了,問了他怎麼看老件。當時他講的真是經典:看.洞.看.皮.殼—一共五個字。就這樣!?一個字超過一千塊挺多的,一字千金果然真有其事,古人誠不欺我……。回家與這件方勒子對看良久,我看著洞,看著皮殼,洞和皮殼也看著我。面對這樣的狀況,對當時還在念書的我來說,把這狀況類比成考試:正確答案只有一個。腦裡的小劇場沒停過,問題是怎麼知道什麼是正確答案?是猜測出題老師的心思?方勒「方老師」微笑沉默不語,難猜啊;是“參考”同學的答案,到處問問?同學念的書不見得比自己多 ,若他(們)答案錯了該怎麼辦?是該……(其他怪招族繁不及備載)。最後的方法,也是小弟只能採用的方法:還是自己來吧。坦率面對考試,考前努力念書作準備,考後誠實面對自己不足的,再研究再念書,直到搞清楚問題。唉,直球對決的硬碰硬肯定辛苦,但沒辦法,誰叫自己愛上了呢?

圖4:翻拍自《認識古玉》第87頁,商周管型器,有著類似的鑽孔痕跡。

持續留意著大陸陸續發表的館藏品資訊,在各大部頭書中找著類似品的身影;綜合後來網路興起,在內地論壇上看到的資訊,雖然沒有找到一模一樣的館藏品可以驗明這件玉器正身,但自己覺得應該是有新石器時代至商周風格的機會,總算感覺自己聽得懂「方老師」講的話了。雖然後來買東西還是跌跌撞撞,吃藥像吃飯般的常見,但過了許久領悟了,才發現這件教材確實告訴了我方向。石雖不語,許我為友,好老師就在手上,不是它不說話,是我聽不懂它說的罷了。分享我跟著學習了26年的「方老師」,也分享收藏路上“痛苦並快樂著”的心情。

台南市文物協會成立至今已歷36年,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也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加入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