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香港區議會選舉,凸顯港人政治意識覺醒

358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對區議會選舉結果表示港府會「認真反省」。(路透,資料照片)
 香港區議會選舉平順落幕,雖有間歇衝突或發生選票遭冒領爭議,大多數選民皆能有序地投下神聖一票,確實對香港的民主選舉帶來正面效應。更重要的是,在歷經大半年的反送中抗爭後,香港還能順利舉行區議會選舉,顯示港人的素質水準已與先進民主國家公民並駕齊驅,對往後香港政治走向有相當影響,這是港人應感自豪之處。
 一般而言,區議員的職務多涉及民生議題,與影響力更大的立法會有所區分,只不過這次的投票率超過七成,創香港有史以來的新高,遠比四年前僅有三成五選民出面投票高出甚多,足證港人開始注意與己相關的政治事務,這樣的投票趨勢當然會對明年的立法會及二O二一年的行政長官(特首)選舉帶來深遠影響。
 根據香港政治制度的設計,領導港府的行政長官目前並非由港人普選產生,而是由一千兩百人的選委會間接投票,區議會能掌握的只有一百一十七席。倘若泛民主派能在明年的立法會選舉再度過半,亦將囊括另外的七十席,勢必對中共掌控的提名人選帶來不小壓力。畢竟雖然在現行選制下,泛民主派無法決定特首,卻可在投票過程中展現人民的集體意志,北京很難完全忽略其代表性。
 相較於過往,今年區議會選舉的高投票率是港人以實際行動對港府的不信任投票,既是力挺反送中抗爭,更是中共念茲在茲的「一國兩制」一大挫敗,隱含著多重意義。
 首先,這是繼反送中之後,再度有廣大香港民意對特首林鄭月娥投下不信任票,尤其抗爭運動的領導人都高票當選,明年立法會選舉對港府而言更是嚴苛考驗,林鄭月娥剩下的日子恐不好過。其次,多位高知名度的建制派人士慘遭落敗,建制派席次急遽萎縮,不到上屆的三分之一,等於港人重重打臉「一國兩制」。倘若中共錯誤解讀此次投票意向,將拉高與港人的對立,也將為香港帶來不安定因素。最後,泛民主派雖無法決定特首人選,但若能維持區議會選舉的氣勢,其在選委會的席次將有增無減,甚至影響其他界別的投票意向,對健全香港民主、落實「港人治港」來說,將是一大進步,至少北京短期內難以下重手壓制港人的不滿聲浪。
 面對此次慘敗,林鄭月娥表示會尊重選舉結果,港府會「虛心聆聽人民意見、認真反省」。《紐約時報》也指出,這是對「北京及其香港盟友的當頭棒喝」,尤其過去建制派壟斷香港政治資源,基層港人早已心生不滿,沉默多數此次狠狠教訓港府,讓泛民主派首度控制所有十八個區的區議會,將對日後的香港政局帶來深遠影響。
 香港反送中運動造就了此次泛民主派的狂勝,此時應是勇武派退場的難得機會,因為唯有回歸制度面,才有向北京傳達多數港人心聲的機會,否則一再以暴力挑戰社會秩序,不但加深中共對示威者背後動機的疑慮,更會分裂港人對抗爭運動「和理非」初衷的看法,將不利於團結對抗北京往後的強勢作為。
 台灣正進入總統及立委選舉的白熱化階段,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勢必對台灣選民投票意向帶來一定衝擊。近期,蔡政府最喜歡拿「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來刺激國人「仇陸」心結、凝聚綠營基本盤,這根本是在港人傷口上灑鹽。蔡政府應拿出真本事來爭取選民認同與支持,而不是拿台灣與香港相比,難道民進黨認同「一國兩制」嗎?
 另一個值得台灣選民思考的是,事實證明中共無法操控香港的選舉,更豈能操控台灣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