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俄烏戰 國產無人機不可少

456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國防院分析顯示,從俄烏戰爭經驗來看,民間無人機在戰時可供部隊有價值的情報,但更重要的是使用無人機不能有被製造方控制的疑慮,因此台灣建立純國產的無人機產業鏈與產製能力,對國家韌性延伸至關重要。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十六日發布最新一期《國防情勢特刊》,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政策分析員陳柏宏專文分析「台灣無人機供應鏈現況與安全盤點」。

陳柏宏指出,俄烏戰爭爆發後,可明顯觀察到無人機在戰場上的運用彈性,也顯示民用無人機在高強度軍事衝突中仍可保有相當操作空間,也較軍用無人機擁有更多的數量與飛手儲備。

陳柏宏強調,保有純國產無人機產業鏈與產製能力,對國家韌性的延伸至關重要。針對台灣無人機供應鏈安全的挑戰,分別有「本島缺乏原物料」、「因市場規模,大型發動機仍需外購」及「廠商規模、整合能力及部分技術不足」等。

他指出,一般民用無人機與軍規無人機,不論在等級、尺寸或是使用的系統規格上都有極大落差,台灣無人機產業欣欣向榮同時,不代表台灣無人機在國際上擁有宰制市場能力。

陳柏宏強調,從俄烏戰爭經驗來看,在民間數量眾多的無人空拍機,仍可為守勢部隊提供有價值的情報,這確是國防韌性的一環,更體現育兵於民的精神;俄烏戰爭也提醒台灣,沒有將無人機全系統控制能力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在資安等同國安的現代戰場上,便於操作的設備也可能瞬間失去功能,政府擘畫產業未來前景時應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