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刺傷未理 變成壞死性筋膜炎

758
吳先生因被魚刺刺傷造成壞死筋膜炎,手掌呈現腫脹。(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65歲吳先生處理魚時左手不慎被魚刺刺傷,原以為是小傷口,沒想到2天後傷口發熱作痛、手掌腫脹且伴隨發燒,在家人陪同下至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就醫。經急診醫師檢查發現左上肢感染已進展為壞死性筋膜炎,甚至呈現敗血性休克之狀態。急診醫師緊急照會整形外科醫師李京軒,立刻安排清創及筋膜切開手術,住院期間給予強效抗生素治療,後續病情逐漸改善,不僅免除截肢更及時救回一命。

院方表示,皮膚為人體最大的器官,由淺至深分為:表皮層、真皮層、皮下組織,皮膚能抵擋病菌入侵體內,也具有調節體溫、在陽光照射下生成維他命D的功能。而皮下組織深部則為筋膜、肌肉,當細菌侵犯至深層筋膜,沿著筋膜與皮下組織間隙快速擴散,導致軟組織感染甚至缺血、壞死,即為壞死性筋膜炎。而壞死性筋膜炎的發生率約為每年每十萬人口介於0.4至1.9人發生,其中患有癌症、糖尿病或B、C肝炎患者占多數,因這些患者的免疫力較差,故較難以抵禦外來細菌的入侵。

李京軒表示,壞死性筋膜炎為深層的軟組織感染,初期症狀為紅、腫、熱、痛與蜂窩性組織炎相似,但前者疾病進展卻十分快速、相對致命且截肢風險較高;若感染持續擴散,患部則會產生出血性水泡、麻木、組織壞死之表現。」臨床上,會引起壞死性筋膜炎的細菌有許多種,而此次的致病菌為海洋弧菌,常發現於海水中或依附在海洋生物身上,但因養殖漁業目前也發展出鹹水養殖之方式,所以民眾更容易接觸到海洋弧菌,進而造成感染。

李京軒提醒民眾,有傷口時切勿接觸生水,免疫力較差者也應避免食用生食,若在處理海鮮時也務必戴上手套,降低受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