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黑森林幸福華爾滋>不期巧遇的街頭風景

616

卡夫卡一家人住過的「一分鐘之屋」,已被列為捷克文化古蹟。
 文、攝影/李燕瓊
 旅行之於我,不期巧遇的驚喜,更勝吃到美食或shopping,更讓我歡心。
 在卡夫卡的故鄉布拉格街上,到處都可看到存在主義先驅作家卡夫卡的影像(憂鬱文青無誤)。所有文青去到布拉格必去朝聖卡夫卡曾經住過,位於聖維特教堂裡的「黃金巷22號」,但可能不太注意到位於老城區的「一分鐘之屋Dum U Minuty」,和安靜巷內的「獨角獸之屋Dum U
BilehoJednorozce」,那是我擇靜不經意經過、抬頭看到的簡單風景。
 (讀書時很迷卡夫卡,雖然彼時並不完全讀懂,所以,去到布拉格特別感興趣他的景點)
 1889~1896年間,卡夫卡一家人住過的「一分鐘之屋」安靜地走過歲月,這名稱由何而來或有何典故已不可考(導遊也不太清楚),有一說是從市政廳走到這裡只需一分鐘。
 這棟已被列為捷克文化古蹟的古典建築更添布拉格的魅力。牆壁上敘述聖經及各種古典神話的故事或傳說的「刮畫」製作於1615年左右,雖然只是單色調,但明暗層次將人物表現得栩栩如生,和特有的細膩、精緻意境。1712年後,先後住進了煙草商和「白獅藥局」(營業了130年,因牆角有一個白獅像而得名),之後卡夫卡一家人才住進去。
 拜卡夫卡之名,它的獨特丰采得以更發揚和被後人看到。

難得巧遇這樣的街頭表演,增添旅行的驚喜。
 卡夫卡從大學時開始,常和好朋友Max Brod(馬克斯·布洛德)在「獨角獸之屋」參與由女主人Berta Fanta主辦的「文化與哲學研討會」,研讀討論康德、黑格爾等人的哲學著作。值得一提的是:愛因斯坦曾在1911年受邀至布拉格的德國大學任教三學期,他也常拜訪Berta Fanta,偶爾拉小提琴娛樂大家,外牆還保留著當年的門牌號碼,和愛因斯坦的塑像。這期間對卡夫卡日後的寫作影響至極,甚至內化成為他的寫作養分和力量。
 卡夫卡在世時並未聲名大噪,僅出版了少部分作品,他曾交代馬克斯「死後銷毀掉他所有的手稿」,幸好馬克斯還是把卡夫卡所有的資料帶到以色列出版了《審判》、《變形記》、《城堡》和《美國》(或譯作《失落者》)等書,後人才得以研讀到卡夫卡的文學新視角,和他獨特的哲學思維。(馬克斯真是先知啊)
 如果卡夫卡生前即大量出版了作品,或許有不同的人生。又或馬克斯真的銷毀了卡夫卡所有的手稿,今天是否就不存在黃金巷的古蹟,我們是否也無緣拜讀他的作品了?
 卡夫卡和布拉格遇見了彼此,更成就了彼此,後人才得以見證這曾經的故事和好風景。這二處風景並不特別驚豔,卻可以看到表象之外更有底蘊的舊時文化。
 在西班牙外海Gran Canaria島上遇見街頭藝人表演的「騰雲駕霧」魔術:「印度瑜伽漂浮術」。先生認為重點在懸浮那人盤腿下的花樣,我們並沒有看到如何升空懸浮,結束時,他們花了一些時間在布幔裡面善後,我好奇的是:懸浮在上空只靠一跟桿子支撐,這桿子不是立在地上,而是坐在地上的表演者輕鬆握在手上的。如何辦到的?
 上網找到了答案:鐵桿連著座椅的道具。桿子其實是固定在地上的(用地毯遮住),另一頭連著一個鐵架,鐵架穿過表演者的袖子延伸到臀部,再連接著一塊大鐵板,讓表演者坐定,這些機關靠著寬大的印度衣袍遮掩住,就可以輕鬆演出了。
 這樣驚奇的演出應證了:熟能生巧,所謂「術」,當下能瞞過觀眾的眼睛,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