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薈〉麗水精舍山水之傳承 陳正治的麗水雲山

1100

撰文/郁丁   圖/陳正治

〈雲山浩蕩〉60×90cm-礬棉壓克力彩-2022

「麗水精舍」是由喻仲林、孫家勤、胡念祖三位畫家於民國五十三年成立組成,開聯合畫室之先河,喻專工筆花鳥、孫為大風堂大千傳人,工人物與潑墨發彩、胡則為黃君璧白雲堂接班人,三位大師在台灣畫壇影響甚巨,門生遍及各階層,陳正治則是胡念祖的門生,現任胡氏創立的台灣水墨畫會理事長,陳正治傳承胡氏的山水技法及理念,並推陳出新,以多元性技法將水墨山水推向嶄新的面貌,為麗水精舍山水的傳承奠定發展的契機。

麗水畫派擅長使用現代媒材進行創作,在構圖、用色等整體風格上揉和新舊,讓傳統與當代和諧並行。陳正治的創作中即可體現麗水派蘊含的時代印痕,且在近四十年的不斷精進裡,掌握水墨「皴、擦、點、染」的技法,衡量畫面的線條協調性,以結合工筆與寫意。在其揮灑出的壯麗山河裡,巧妙的留白與空間層次,無不感悟出自古以來文人所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哲理。

除彩墨外,陳正治更在創作中融入岩彩、矽砂、水干甚至壓克力等媒材,或拓印或潑灑、渲染等方式構築抽象底圖,再於其上加入細部描繪。飛瀑景色的摹寫是陳正治令人折服的題材之一,奔流直下的湍流和氤氳水霧,在他精湛的水墨皴法與創新的噴墨技巧之下,翻湧而出的水珠仿佛穿透紙張朝觀者飛濺而出。同時善用科技輔佐,借攝影鏡頭捕捉動態瞬間,來豐富創作時的思維想像。從廣闊山河到其中萬物,他以筆為犁,墨便是秧苗種子,在白紙上耕耘出台灣藝術承先啟後的悠長歲月。

 

〈彩池迎賓〉62x50cm-礬棉流彩-2009

麗水畫派簡介

 

麗水畫派在台灣耕耘,已超過半個世紀,知道該畫派的人也許不多,但提起該畫派創始人胡念祖大師,台灣的藝術界可說是家喻戶曉,桃李滿天下,他畢生從事繪畫藝術創作及教學,歷盡艱辛,畫風一變再變,但萬變不離其宗的追求中國水墨畫的新境界。

當傳統不能滿足他的創作慾望時,他毅然放棄優游於台灣藝林的歲月,出國考察美國的近現代藝術,七0年代正是美國現代藝術瘋狂的年代,他竟日竟夜地留連於紐約藝廊,如飢似渴地吸納眾長。或沉思冥想,終日不發一語;或高談闊論,暢述所見所思。除了一些嘗試性的作品,幾乎停止作畫,這個時期,正是麗水畫派由舊轉新,由傳統進入現代,由東西方的碰撞到融合的時期。故最能体現麗水畫派風格特質的,莫過於將新與舊、工筆與寫意、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融為一体,一種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的美的組合,進而達到天衣無縫的境界。

欣賞麗水畫派的藝術作品,其畫風最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的時代腳印非常明顯,同時,在吸取其他藝術的營養時,選擇性與消化性都強,當他們將這些吸納的養分,予以再創作時,能完全融入自我的個性於藝術中,這便是麗水畫派能採長截短,萬流歸宗,悉為我用。

此外,唯美主義也是麗水畫派的畫風特質之一,麗水畫派人作畫,對美感的訴求,特別重視,故作品中充滿了美的氣、美的亨受,也可以說,麗水畫派人,是以「美」為創作對象的畫派。

麗水畫派三大特色:東西的貫通、新舊的揉合、工寫的融合。

陳正治遵從胡氏囑付,當技法熟練後則必須深入學術研究,自2008年起相繼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取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碩士論文即是以「傳承與轉化」為題,載明以傳統為底蘊,轉化為方向,開啟蛻變之路。當時以胡氏所教導的噴彩技法為本轉為流彩技法。

 

濱海濤聲〉60×90cm-礬棉壓克力彩-2022

技法與學術應用

 

博士論文則以「本質與形變」為題,續溯源繼承而為顛覆創新,獨創「裂變技法」,將水墨技法表現推向更當代的思維。主張「筆觸逾多離自然逾遠」,認為筆墨當隨時代,以多元技法產生的肌理替代傳統法,再結合傳統山水底蘊的收拾。

山水繪畫的「皴法」主要是源自畫家對山水景象中的「土」、「石」、「樹皮」的表面紋理的描繪,透過筆墨各種「線」的樣貌去寫實或寫意出所見之物。畫家看到的紋理是自然力作用後的現象,自然力對土、石、樹木影響最大的不外乎「風」、「雨」、「地心引力」、「陽光」等作用,如風蝕、風化、雨水侵蝕、土石流造成的各種紋理。土質受雨水侵蝕及風化,質地較硬的石質除了受風雨作用外也受地震推擠、碰撞等力量作用產生裂的紋理。陳正治從紋理生成的原理發想,實驗以「流」的技法來產生「裂變」的自然紋理,以「仿」自然紋理改變對「皴法」的依賴,對材料應用的概念進行實驗,在這實驗中「裂變技法」因輔助劑作用與「流」的自然原理得到肌理創新的優勢,也在底材的多元應用中得出材料的創新優勢。

 

〈天仙織素練 脫軸垂青天〉82x112cm-礬棉流彩-2009
〈珍珠落玉盤〉60x85cm-礬棉-2009

筆墨之外的可能性

 

在傳統定義的筆墨觀念中,筆是點和線,墨是色和面,皴是肌理,反過來說,點和線不必然是筆,色和面不必然是墨,肌理不必然是皴,現在需要的是廣義的筆墨觀念,所以在基底材、媒材、工具、輔助劑和形式多元的當下,透過多元性技法的表現正是可以豐富畫面的機會,在非純肌理的創作前題下,畫面收拾的過程中,回到創作的本質,不完全依賴材料的操作。水是墨的輔助劑,筆是作者手的延伸,筆墨只是工具,既是技巧,應是控制於人,奴役於作者思想情緒的表達,情思在發展,筆墨手法永遠跟著變換形態,新的表現失去的只是筆墨的舊時形式,真正該反思的應是作品的整體形態及其內涵是否反映了新的時代風貌。綜觀陳正治的創作思路,以其熟練的傳統技法為基礎,開發新技法新肌理為方向,假形式、底材、媒材、輔助劑等多元並進,另闢一水墨蹊徑。

陳正治簡介

1964年生,習作山水四十餘年,麗水畫派傳承畫家,致力於麗水畫派之技法教學,擅長改變底材、媒材、技法、工具及輔助劑,其創作特色即利用多元性技法以噴、灑、拓、流、破墨、潑彩、紙上混色等技巧,造成抽象多變的圖底,再藉由傳統皴染收拾,因勢利導,以當代媒材的豐富性肌理,表現水墨山水新貌,構圖用色貫通東西方的觀念,揉合新舊的風格,融合工筆與寫意,正表現出麗水畫派的精髓。
師承胡念祖大師,胡教授本身深受渡海三家影響,張大千曾譽胡氏之筆、墨、水諸法俱入化境,而陳正治亦深得胡氏之栽培,曾與大師舉行聯展,胡教授亦讚其筆墨水諸法均得其精髓。

個展:
2009年10月—國父紀念館載之軒藝廊個展
2013年12月—國父紀念館德明藝廊個展
2014年元月—土地銀行總行藝廊個展
2014年2月—郵政博物館個展
2014年3月—桃園國際機場二航廈采盟藝術中心個展
2014年5月—湖北美院「麗水之美」邀請個展
2017年6月—桃園國際機場二航廈采盟藝術中心個展
2018年3月—長庚大學藝文中心邀請個展
2022年6月—臺灣藝術大學大工坊藝廊個展

現任:
台灣水墨畫會 理事長
台灣藝術學會 理事長

學歷: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書畫藝術學系學士、碩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