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探索〉軍費喬不攏,北約面臨崩解?

733

日前舉行的北約高峰會中,各國領袖準備排隊合照。(路透)
 記者彭志平/綜合報導
 日前舉行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高峰會中,加拿大總理杜魯道、法國總統馬克宏、英國首相強森私下聊天嘲諷美國總統川普,此一場景被媒體拍攝播出,讓川普顏面盡失。自從川普擔任美國總統之後,北約盟邦對川普早就心有芥蒂,甚至心存不滿;而川普也一再要求北約盟邦提高軍事預算,甚至認為北約陳舊過時。事實上,北約的功能早已轉型,未來前途則是難卜。
 二戰之後不久,歐美民主國家為抵禦蘇聯共產集團,以美國、英國、法國為首的十二個國家,於一九四九年四月四日簽署《北大西洋公約》,NATO於焉誕生;之後,希臘、土耳其、西德、西班牙等國家相繼加入,北約勢力版圖持續擴大,目前成員國已達二十九國。北約旗幟是深藍底色(象徵北大西洋)的中間有個圓圈(象徵團結),圓圈中間有個羅盤,表示沿著和平的方向前進。

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皮奇(著卡其色軍服者)。 (取自北約網站)
走過70年 前共產國家已加盟

 北約成立至今算來已走過七十個年頭,但時代背景卻早已丕變;尤其是一九九0年前後蘇聯共產集團崩解,許多中亞、東歐國家或前蘇聯加盟國脫離共產集團,這些國家的意識型態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反而成為民主國家。目前北約國家中,包括波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家,都屬於前蘇聯、東歐共產集團。
 北約成立的目的是抵禦共產集團入侵,而且盟國之間更抱著唇亡齒寒、禍福相依的觀念,組成抗敵「共同體」。《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即規定,「締約國同意,當一個或多個成員國在歐洲或美洲遭到攻擊時,此攻擊被視為針對(北約)全體」,而且締約國都會馳援遭到攻擊的成員國。這種團結力量大的思維,的確對共產集團產生了巨大的嚇阻力量。
 不過,北約的防禦觀念則有所更迭。北約成立初期,制定的防禦戰略為「大規模領土防衛」,意即當盟國遭到攻擊時,先由美國以核子武器對敵國展開轟炸,其他盟國則以地面部隊發動大規模嚇阻。但是,在一九六0年代的古巴危機之後,由於美國和蘇聯皆具「相互保證毀滅」的核武能力,因此北約防禦戰略改為「彈性反應」,當成員國遭到攻擊時,北約先以傳統武器回擊,之後視戰況逐步提升防禦力量,當然不排除使用核武。

美國總統川普一再要求北約盟邦提高軍事預算。(路透)
川普批過時 馬克宏形容腦死

 既然北約是共同防禦組織,因此,除了主要決策機構北大西洋理事會之外,最受矚目的就是最高軍事指揮機構軍事委員會,除了法國、西班牙、愛爾蘭三個盟國之外,其他各盟國皆派有軍隊交由北約軍委會指揮調度,目前北約軍委會主席是由英國空軍上將皮奇擔任。儘管冷戰早已結束多年,但北約與俄羅斯之間仍存戒心,今年即發生多起北約軍機在波羅的海與俄羅斯戰機逼近事件,皮奇因此與俄羅斯參謀總長格拉西莫夫會晤、通話。
 儘管冷戰結束後北約的軍事行動範圍已擴及巴爾幹半島、阿富汗、非洲、印度洋,但馬克宏上個月接受英國《經濟學人》專訪時,語出驚人的表示「我們正在見證北約的腦死過程」。馬克宏有此一說,一般認為是暗批美國已失去領導北約的功能,但此說立即遭到美國、德國、英國等盟國反擊。
 不過,或許馬克宏此說過度激烈,但川普在競選之前、就任之後數度表示北約已陳舊過時,而且近年來美國又不斷要求北約盟國提高預算,也的確讓北約盟國窮於應付。

東南亞公約 七0年代即瓦解

 北約的軍事支出約占全球的七成,其中美國的軍事預算就是其他二十八個成員國加總的二點三倍。二0一四年北約所有盟國同意,二0二四年之前將軍事支出提高到GDP的百分之二,但至今僅少數國家達到此一目標。換言之,川普不爽倒也不是沒有道理。
 北約陷入內部吵吵鬧鬧,但從諸多主要成員國反駁「腦死說」來看,北約存續下去應該暫時沒有問題。相對於北約,二戰之後同樣在美國主導下,一九五四成立的「東南亞公約組織」(SEATO),早於一九七六年因盟國之間各有盤算、缺乏互信而崩潰瓦解,北約的命算是長多了!

合縱策略 團結常是成敗關鍵

 類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東南亞公約組織的聯合戰鬥組織,在歷史上早已出現,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當中,主張「合眾弱以攻一強」的「合縱」就標舉「合眾弱以攻一強」。但合縱能否成功?團結與否往往是關鍵因素。
 在「合縱」的案例中,最常被提起的就是蘇秦和公孫衍。蘇秦曾聯合戰國七雄當中的六國合力對抗秦國,他更身佩六國相印,主導合縱策略逼使秦國十五年不出函谷關。但是,由於六國利害不一致、秦國挑撥離間,蘇秦的合縱最後以失敗收場。公孫衍也曾聯合五國攻秦,但各國也因受到離間而告瓦解。
 歷史記載蘇秦與主張「連橫」的張儀對抗,但另有一說是,從馬王堆出土的帛書《戰國策》記載,蘇秦的年代稍晚於張儀,兩人應該並非同時主持合縱、連橫。
(彭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