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南中醫師公會專欄〉中醫針藥併用治療間質性膀胱炎

552

一名66歲男性患者頻尿且下腹悶痛反覆多年,近3個月每小時排尿5-6次且下腹悶脹與胯下痠痛,經作血液檢查,PSA攝護腺特定抗原正常;尿液檢查結果無菌;西醫診斷為間質性膀胱炎,服用西藥仍症狀反覆,經親友介紹來到診間求助中醫治療。

中醫四診紀錄如下,望診:身材適中,面偏紅。聞診:聲音高亢。問診:頻尿且下腹悶痛反覆多年(疲勞時容易復發)、耳鳴(低頻)、入眠困難且淺眠易醒、晨起口苦、肚臍下悶脹疼痛感、小便偶有尿熱感且澀痛、易緊張、大便日行。舌診:舌淡紅苔少、輕微裂痕。脈診:左寸關滑,右寸關滑,尺促。中醫證型:心肺熱盛,移熱下焦,肝失疏泄。內服處方思維:清心宣肺,通利三焦,疏肝理氣。經絡:膀胱、腎、三焦。內服中藥配合針灸治療3週後,上述症狀改善多,目前持續服藥治療。

「間質性膀胱炎」為具有與膀胱相關之不愉悅感受(脹脹的、疼痛的、不舒服的感覺),合併有下泌尿道症狀(頻尿、急尿、夜尿等)逾六週,無泌尿道感染及其他已知泌尿道疾病。間質性膀胱炎於中醫隸屬「淋症」範圍,《諸病源候論.淋病諸候》:「諸淋者,由腎虛、膀胱熱故也。膀胱與腎為表裏,俱主水。水入小腸,下於胞,行於陰,為溲便也。腎氣通於陰,陰,津液下流之道也。若飲食不節,喜怒不時,虛實不調,則腑臟不和,致腎虛而膀胱熱也。膀胱,津液之府,熱則津液內溢而流於睪,水道不通,水不上不下,停積於胞,腎虛則小便數,膀胱熱則水下澀…。」又「勞淋者,謂勞傷腎氣,而生熱成淋也。腎氣通於陰。其狀:尿留莖內,數起不出,引小腹痛,小便不利,勞倦即發也。」綜上所述,間質性膀胱炎的病因起於「腎虛」而致「膀胱熱盛」,又膀胱之熱來源於「三焦」,三焦之熱則根源於「肺」。

間質性膀胱炎患者飲食宜清淡,適度的攝取水量,忌食含咖啡因飲料或食物,如茶葉、咖啡、巧克力;熱症患者忌燥熱、辛辣食物,像辣椒、胡椒、蔥、薑、蒜、滷味等,及酒精、人造甜味劑、和含維生素C的食物。另外,避免太過劇烈的運動或娛樂活動等等。

間質性膀胱炎可能發生於任何種族、年紀及性別,女性的發生率大約男性的5倍以上,這種涉及慢性膀胱疼痛或不適的病症,雖不至於致命,卻對生活品質卻有不利影響。中醫通過望、聞、問、切四診,經由「辨證論治」之思維模式,以「中藥、針刺、艾灸、穴位貼敷、功法鍛煉」等手段,來修正人體的陰陽失衡,這種治療理念與方式,才能解決間質性膀胱炎的根本問題。

(作者∕台南市銘輝中醫診所醫師蕭銘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