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視鏡胃造口 減少換管不適

433
奇美醫整合胃腸、腫瘤、神經內科等跨科團隊合作,以經皮內視鏡胃造口為長期鼻胃管飲食病人消除陰霾。(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71歲李姓阿嬤3年前中風後因吞嚥功能受損,吃東西會嚴重嗆咳,長期放置鼻胃管灌食;每月更換1次鼻胃管從鼻腔穿過咽喉進到食道、胃,過程就像燒灼般不適。經內視鏡胃造口,術後2天後即全灌食並如期出院,每半年更換1次管路。

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宿鴻表示,經皮內視鏡胃造口為常見的灌食方式,主要是在腹壁上製造一個孔洞,從此灌食管灌食和藥物以維持病人營養需求。此項技術適用於無法透過口腔進食病人,常見原因包括嚴重吞嚥障礙、神經性疾病如中風、失智症和頭頸部、食道癌症等。

經皮內視鏡胃造口透過胃鏡導引和局部麻醉方式,將胃造口管由胃拉出至腹壁外,腹壁上的傷口約為1.2~1.5公分,過程約20分鐘。術後即可開始灌食,傷口的照護也不會太複雜。腹壁上的管路可用衣物覆蓋,維持外貌完整。研究顯示,胃造口的病人吸入性肺炎較低,對於營養的進步也更快。

王宿鴻指出,病人因疾病關係或開刀需求無法吞嚥進食時,一開始都是先放置鼻胃管灌食,若灌食需求超過1個月,胃造口是很好且方便的選擇。

奇美醫在醫療副院長郭行道帶領下,2008年成立經皮內視鏡胃造口團隊,至今已幫助234名病人採用經內視鏡胃造口,透過整合胃腸、老人醫學、腫瘤、神經內科等跨科團隊合作,並結合護理端的出院準備服務、居家護理及居家醫療護理師,共同推廣到更多有需要病人身上。

整合項目包括增加諮詢窗口、加強和病人家屬的觀念溝通、優化住院手術過程,並結合後續居家照護醫療及慢性照顧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