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草大眾廟禮聘薪傳獎得主葉星佑手作《荷蘭台江海戰》、《北汕尾登陸戰》交趾陶

506

 

四草大眾廟禮聘薪傳獎得主葉星佑手工製作《荷蘭台江海戰》、《北汕尾登陸戰》交趾陶,意象圖活靈活現。(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四草大眾廟年久失修瓦裂雨漏,奉鎮海大元師旨意辦理修繕,廟方禮聘薪傳獎得主葉星佑手工製作《荷蘭台江海戰》、《北汕尾登陸戰》交趾陶,意象圖活靈活現,不僅見證交趾陶工藝之美,也顯現荷蘭熱勿律非堡為鄭荷交戰的第一古戰場這段歷史。

廟宇不只是信徒的信仰中心,更是記載傳統工藝的美麗殿堂,屋脊上的人物、龍鳳,呈現出剪黏之美,門神彩繪也是一大學問,寺廟工藝大多以剪黏、水泥浮雕、木雕、石雕為主,四草大眾廟特別禮聘薪傳獎得主葉星佑手工製作《荷蘭台江海戰》、《北汕尾登陸戰》交趾陶。

「交趾陶」屬於高溫的多彩陶,它的造型比一般的泥塑、陶偶來得細膩精緻,釉色也更為鮮明亮麗,《荷蘭台江海戰》、《北汕尾登陸戰》意象圖活靈活現,吸引不少遊客駐足觀賞,見證交趾陶工藝之美,也認識鄭荷海戰這段歷史。

四草大廟主委吳仁杞表示,荷蘭熱勿律非堡(四草海堡)為鄭荷交戰的第一古戰場,不過三百多年來,四草海堡的位置一直成謎,廟方修築竹筏港曾挖獲大量紅磚,經送中國熱釋光檢測,與四草海堡興建年代相近,當時台南市政府為保全古建築為由回填土方。

另外,竹筏港溪四草橋旁原本有一塊「海堡沿革」石碑,內文記載海堡為荷蘭人據台所築,明永曆十年(西元一六五六年)因颱風襲台傾圯,遂任荒殘未重建,由前台南市長辛文炳謹識、鹽務總局長朱玖瑩謹書。四草大眾廟後方的「海靈佳城」,保存刀刃、槍炮傷痕的人骨,疑似鄭荷將兵骨骸。

根據公元一六二五年至一九二九年的荷蘭航海圖,均繪記「北線尾島最東南角的老舊商館與海堡圖形」。荷蘭人在台江地區興建至少四座商務會館,商館遺址已不可尋,卻是台灣歷史發展躍入國際舞台的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