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媽的拿手菜

492
  • 蘇佳欣

心中一直想著念著,要寫一篇文章來紀念媽媽,內容將會是關於拿手菜的故事。這樣擱著放著,轉眼間過了幾十年,媽的音容樣貌就跟媽煮的菜一樣,越來越模糊,不僅失去記憶的味道,也逐漸失去味道的記憶。

老實說,媽的廚藝並無什麼特殊之處,難怪我實在想不起來,且她不食人間煙火多年,如今只能在另一個世界變出新花樣。若要勉強算起來,好吃不過家常菜,要不然我吃什麼長大。如今也當媽的我,不敢自稱傳承什麼好手藝,然而秉持著某種信念與堅持,自認為隨時可以端出多道「拿手菜」,比如說水煮蛋或皮蛋豆腐之類的,味道應該不會太差。

當職業婦女的她最常煮青椒炒蛋和紅蘿蔔炒蛋,有時候稍微變化一下,再配點蔥薑蒜也不錯。看似普通的家常菜,容易取得又價格便宜,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但卻有其用心堅持與素樸滋味。我對凝固蛋液的最初愛戀,青椒和紅蘿蔔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若要講究細節的話,青椒可切塊切絲,紅蘿蔔先切片再切絲,這樣處理起來才會好吃,斷生而不過老的翻炒起來。關鍵在於油要多放一些,青椒仍要維持爽脆、紅蘿蔔炒到近乎軟爛,顏色有點變深才行,而蛋液凝固前再稍微推炒一下即可,火侯控制的精準拿捏,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完的。

我廚藝不精,不太拿鐵鍋,只習慣使用不沾鍋來炒而已,自己當然是吃得出來其中的差異,可惜的是無法完全複製那種最想念的口感。聽說有人從小就不敢吃青椒或紅蘿蔔,而我對各種蔬果向來不挑,可能與從小的訓練有關。我猜想會不會是因為媽煮的特別清甜好吃,所以我才喜歡吃呢?如今我的小孩也喜歡吃,只是他們從來不知道,其實鐵鍋炒起來會更好吃。

依稀還記得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關於瓜果的切法,媽媽曾說過一個笑話,我早就懷疑是她自己亂編的,大概是由於我懶得幫忙備菜,故意說給我聽的吧!她說從前有個傻媳婦笨手笨腳的,婆婆給她大黃瓜要煮湯,媳婦不知道要先削皮,就直接連皮一起煮下去。後來婆婆給她苦瓜要煮湯,媳婦覺得苦瓜顆粒那麼粗,當然要先削一削皮再煮,表面平平的苦瓜煮成苦瓜湯,吃起來自然就苦頭苦臉了。當時我還小,聽她這麼一說,便慶幸好在我才沒有那麼傻,以後要嫁人應該沒問題。

這幾年網路笑話傳來傳去,我聽說婆媳倆又有了新進展,婆婆吩咐媳婦說:「紅蘿蔔要切丁」。媳婦自言自語的用心切:「幸好切『丁』就好,要切成『絲』的話,我就沒辦法了。」每次看到這種笑話分享,我都會想起聽媽話菜的日子,真是用說的比做的還好吃。

不過,最近流行帶皮吃比較健康養生,每次煮地瓜或南瓜前,我都得考慮好久,這皮是要削還是不削好?要吃還是不吃好?甚至還要上網查查,才能比較放心。要是我媽還活著,被她知道的話那還得了,肯定會嫌我太傻,枉費教我那麼多,還學不會「變化」,這麼簡單的小事,就不需要花時間想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