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抗憂鬱 多蔬果少加工食品

419

 董氏基金會指出,一份澳洲研究發現,減少攝取加工食品,增加水果、蔬菜、魚和橄欖油的攝取量,可改善年輕人憂鬱症狀。(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歲末之際,火鍋、尾牙大小聚餐不斷,百無禁忌大吃大喝,除了會增加肥胖、心臟病及糖尿病的風險,也和憂鬱情緒有關,最新研究就指出,短暫飲食的改變,可緩解憂鬱症狀。
 根據董氏基金會引述一份2019年10月發表於線上《PLOS ONE》研究指出,減少攝取加工食品,增加水果、蔬菜、魚和橄欖油的攝取量,可以改善年輕人的憂鬱症狀。
 這項研究是由澳洲麥覺理大學學者,針對76名17歲至35歲具中度至重度憂鬱患者,且飲食習慣中攝取過量的糖、飽和脂肪或加工食品者,隨機分組研究結果顯示,飲食改變組的受試者在3週後憂鬱症狀減輕,分數有顯著改善,焦慮及壓力分數也降低;而常規飲食組在憂鬱分數上沒有明顯改變。持續追查3個月後,飲食改變組的受試者有7名仍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且情緒也持續獲得改善。
 北醫大學公衛系教授邱弘毅表示,研究再次驗證,正確的飲食習慣確實能有效紓緩憂鬱症狀,但值得留意的是,用介入的方式改變受試者的生活模式,實驗當下雖能看出飲食對於憂鬱的改善,但過3個月後僅有7名保有健康的飲食習慣。
 邱弘毅提醒,飲食的改變需要從「認知」著手才是最有效的方式,可透過群體效益、社群媒體、同儕等來進行,建議強化對方改變的動機、營造其適當的環境將有助於提升飲食的認知。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即使短暫的飲食改變,減少加工食品,多攝取自然食物也能有效紓緩憂鬱症狀,例如含有維生素B6或B12的牛奶、魚、肝臟或各式綠色蔬菜水果等自然食物,都能有效降低憂鬱症狀,使心情愉悅。
 葉雅馨提醒,雖然曾有研究發現,適當食用甜食會讓心情變好,但反覆食用糖分紓緩壓力情緒,容易造成上癮,並非好的選擇,呼籲當察覺有憂鬱情緒,除了檢視情緒指數外,可增加運動量,或尋求專業協助,不要依賴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