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SM可堆肥塑膠循環再利用論壇

200
TBSM可堆肥塑膠循環再利用論壇講師團照。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為因應國際限塑新法的衝擊、及早凝聚我國塑膠污染防治之共識,台灣生質與永續材料產業協會(TBSM)於今(7)日舉辦「可堆肥塑膠循環再利用論壇」,邀請政府、智庫、環保團體及相關從業人員共同參與,期盼透過交流而促進彼此的合作,讓台灣的塑膠治理能以前瞻的思維擘劃,也讓具環保價值的可堆肥塑膠能受到適才適所的利用。

宏力生化副總經理王舜弘於引言時表示,終結塑膠汙染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聯合國與歐盟正積極透過立法方式來解決,且二者採取了相同的防治手段,除著重源頭減量、重複使用、及提高回收外,也提出「善用替代材料」的重要性,並強調問題的根除,需藉由這四項對策的「同時推動」來達成。而替代材料的選擇上,在聯合國報告裡則以「可堆肥材料」的使用量最大,佔所有替代材料用量的 53%。反觀台灣,環保署(現環境部)在「善用替代材料」的規劃則顯得消極,對可堆肥塑膠的看法亦欠公允,這與國際趨勢相違的態度正是產業所憂心的。

關於替代材料的選用,工研院顧問張光偉則強調,選擇替代材料的關鍵在於「善用資源、有效循環」。自然界的碳元素以不同形態存在,塑膠的碳來源可從地下化石或地表生物基質中取得。現今可堆肥塑膠以 PBAT、PLA、及 PBS 為大宗,三者皆能部分或全部以地表的生物基質合成,這正是把造成地球暖化的溫室氣體轉化為具功能性的生物基聚合物,而當使用完畢,人們再透過物理回收、化學回收、或以堆肥的有機回收進行處置,讓整套流程兼具減少碳排與資源循環的功效。

針對上述內容,里仁公司商品開發經理周瑜瑛特別以自家落實塑膠減用與替代的經驗作分享。該公司自 2016 年起即串連供應商自源頭開始減用塑膠包材,並帶動消費者響應淨塑行動,至今已累計減用超過 3800 萬個塑膠包材。而針對需要包材保鮮、保護的蔬果產品,里仁則從 2017 年起改用歐美認證的可堆肥生質包材做替代,並啟動「自主回收循環再利用」機制,透過賣場將可堆肥包材回收,經由堆肥及循環再製,發展出堆肥培養土與可堆肥生質花盆的循環經濟新價值。里仁將此循環再利用的模式分享其他通路、產業與政府參考,希望能為臺灣邁向淨零碳排及減少塑膠微粒提供實踐永續的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