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廢變綠金 張麗善推動酸菜醃漬廢水循環創生

165
農廢變綠金,張麗善推動酸菜醃漬廢水循環創生。(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林縣大埤鄉產酸菜供應量全台佔八成,縣長張麗善利用主管行動會報,至酸菜文化館與鄉長林森寶、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韓玉山所長、何勝惟博士等,共同研商酸菜醃漬廢水處理方案,期進一步達成循環創生。

會中,何博士分享「生物循環再利用技術應用於蔬菜醃漬廢水處理」計畫的成果。林森寶表示,酸菜醃漬廢液及剩餘殘渣處理問題,目前公所以「隧道式太陽熱能蒸發結晶設施」方法蒸發製鹽後,廢鹽清運掩埋處理費一噸高達三萬元,增加財政負擔,期縣府協助並與研究單位合作,共同解決酸菜醃漬廢水進而達成循環創生。

農廢變綠金,張麗善推動酸菜醃漬廢水循環創生。(記者陳正芬攝)

何勝惟博士說,研究發現芥菜醃漬過程所析出的氮磷鉀是藻類和植物生長的必要元素,且鹽分、乳酸菌或微生物益菌等可回收再利用於水產養殖,目前已於嘉義東石戶外養殖實驗獲得成效;對水產養殖的免疫力及育成率也有很大幫忙,藉生態循環經濟方式轉換成附加價值產品。

張麗善說,縣府今年將補助大埤鄉公所一八○萬,並由農業處、計畫處及環保局三單位全力配合,持續推動「建立技術研發與示範場域計畫」,除可解決酸菜醃漬廢液及剩餘殘渣處理問題,亦能減輕大埤鄉轄內河川優養化、土壤鹽化及病媒孳生等環境汙染問題,更創造出加值化產品及達成環保和產業共存雙贏目標,打造雲林為經濟循環再利用典範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