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細數古裝劇裏的那些事>命名的藝術

667

■冷語妍
 金庸射鵰三部曲之首《射鵰英雄傳》的尾聲,郭靖替義弟楊康遺腹子起名過、字改之,盼這孩子別步上他生父的後塵,在錯路上一路走到黑;縱然有過,亦知錯能改。古時名與字各有所指,二者之間,可能存在某種關聯,亦可能無,其中關聯究竟為何,就因人而異了!
 古人多禮,認為直呼對方名姓,有失禮數,尤其晚輩叫喚長輩名更是不敬。理論上雙方往來應稱其字,像古裝劇《小女花不棄》男主角陳煜乃信王嫡子,一般泛泛之交當然按章程尊稱世子,其他相熟的好友們則喚其字長卿。可實際上「字」不比名人人皆有,取字通常是講究人家,在男兒加冠、女兒及笄行成年禮方為之。成語中有句待字閨中,用來形容女子尚未出嫁,便由來自此。
 提起歷史人物的名與字,拜小說、戲劇、遊戲之賜,一眾三國風雲人物,諸如諸葛亮字孔明、關羽字雲長以及趙雲字子龍,算得上名聲響亮、為人熟悉的。記得章回小說《三國演義》裡,一般敘述時使用名,角色間對談則喚字或官銜。唉!小時首次讀《三國》單揀了段名篇草船借箭,明明是諸葛亮、周瑜與魯肅三人談話,無奈一時沒看清名、字夾雜的門道,硬是多看出公瑾和敬之二人,難怪那時雲山霧罩不知所云,讀得好生糊塗!
 至於,名字中名的部分,就相當於今日所謂的名字。按《禮記‧內則》記載的三月命名之禮:「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夫告宰名,宰辯告諸男名,書曰:『某年某月某日某生。』而藏之,宰告閭史。」大意是:嬰兒出生三個月後,方正式命名,並須將孩兒姓名送交官府報備存檔,有些類似現在的報戶口。
 名字雖然貌似個稱呼而已,卻又不僅是個普通稱呼。名字與其主人緊密相連,是他人認識自己的依憑,也被認為關乎自身氣運,所以命名對多數人而言都得鄭重以待。穿越劇《步步驚心》中,馬爾泰若曦替摯友十三爺的女兒取名,思量後決定取承歡膝下之意,命名為承歡,藉此寄託希冀,願被幽禁於養蜂夾道的十三爺,早日守得香自苦寒來,得以闔家團聚。
 當然,藉由姓名寄託嘉許與祝福,是古往今來不退流行的命名法,此外也不乏其他法子,好比《左傳》中歸納出經典的五則六避。五則係指五種命名方式:「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當中較易理解應為「信」與「義」兩種,何謂義?以德名為義,就是最通常的以祥瑞字取名。何謂信?以名生為信,即採用出生時特殊現象為名,像《紅樓夢》賈寶玉原是青埂峰下一靈石,無材補天,幻形入世,因出生時口銜寶玉,家人取名作寶玉。
 另外,六避乃六項忌諱:「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古代社會有避諱這碼事,當涉及父母尊長以及君王名諱時,需有迴避動作,是以日常生活常見的字彙最好能避則避,以免來日麻煩。
 現代人給自家小孩取名,既講求名字寓意深遠,又得兼顧文藝氣息,切莫太過平常,淪為菜市場名,還得當心用力過猛,用字深奧,只有高人識得。尤其是罕見字的讀音,不適用「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原則時,就更顯尷尬!所以說那怕現在不似過去有避諱問題,在追求名字高大上的同時,還是得拿捏好分寸,盡可能避冷僻字、避破音字,免得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多有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