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打BNT 多喝水避暈針

384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隨著青少年即將開打BNT疫苗,許多家長也開始擔憂孩子出現集體暈針,醫師表示,其實從過往校園接種的經驗中發現,不管施打流感疫苗或是子宮頸癌疫苗都曾出現過集體暈針事件,建議多休息、多喝水,紓緩緊張情緒,降低暈針風險。

集體暈針是不只1名學生打完疫苗後癱軟無力、頭暈、惡心等症狀。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內科主治醫師施奕仲指出,暈針主要是心理因素造成,就是對打針的恐懼,因為恐懼先刺激交感神經,讓心跳上升、血壓升高,打完後因為迷走神經反射,突然血壓降低、心跳變慢,讓人全身突然無力癱軟。

特別是年輕族群因為排隊等候,心理恐懼緊張促發交感神經張力高張,當打完那刻產生自律神經的失調,副交感張力突然反彈,瞬間心跳或血壓驟降而癱軟無力。

施奕仲開玩笑說:「暈針就像是會傳染一樣。」最常見就是發生在校園疫苗接種時,尤其在國中生、高中生族群。從過往統計看起來,女生發生的機率略高於男性,通常會在打完疫苗後3-5分鐘發生。

有些人會誤以為是過敏性休克,但暈針後有些反應與其不同,且過敏性休克通常是在打完疫苗5-10分鐘後才突然發作,患者通常都叫不醒,且需要立刻皮下注射腎上腺素急救送醫,才可以解除過敏性反應。

想要避免集體暈針事件,施奕仲表示,校園對於動線安排一定要再三留意,避免同學間看到正在接種情況之外,安排播放電影、衛教影片、音樂欣賞等也可轉移心理恐懼。

施奕仲也鼓勵打完針之後,除了觀察30分鐘外,學生也可以喝完1瓶礦泉水再回教室,除了轉移注意力,即便有輕微血管放鬆、血壓下降,多補充水分後身體也會比較舒坦,可藉此大幅改善集體暈針問題。

對於少數已經暈針的同學,應該安排其他隔離的場所,由護理師陪伴觀察,並且定時量血壓、心跳,直到恢復正常才回到各班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