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探索 〉兩岸局勢 進入越走越遠階段?

3545

馬群傑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紀念辛亥革命一一0週年演說中,繼續強調「反獨促統」基調。(路透)

兩岸領導人十月的重要談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紀念辛亥革命一一0週年演說中,繼續強調「反獨促統」基調,但蔡英文總統雙十國慶的演說,拋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成了兩岸關係聚焦的話題,台海情勢未獲緩和,似乎進入一個愈走愈遠的新階段。

最近一週來,各方都在關注美國的態度。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十二日重申美國對台支持「堅若磐石」,會致力深化與台灣的關係。除一法、三公報加六項保證外,美國對台作法也會基於《台灣保證法》,該法呼籲美國政府對台軍售常態化、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蔡立場更強硬 依美路線不變

進一步言,拜登政府在一法三公報的「一中政策」下,制定對台的新準則,鼓勵美國政府官員以符合美台非官方關係的方式與台灣往來。此外,美國國務院主管經濟成長、能源與環境次卿費南德茲,十二日與我駐美國代表蕭美琴會面時,也表達要進一步深化台美經濟夥伴關係。

相較於李登輝時期「特殊國與國關係」、陳水扁執政時期的「一邊一國」,蔡英文國慶文告不以台灣、大陸視之,拋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立場更加鮮明、更強硬,卻也不擔心兩岸關係走了回頭路會刺激中國大陸,台灣可能付出大代價。從美國最新的回應看來,美國似乎已了然於胸,民進黨有美國在背後撐腰,蔡政府依美的路線也不會改變。

習近平的九日談話,與蔡英文十日國慶文告演說內容,看似沒有交集,但蔡的文告字裡行間,卻又不脫中華民國憲法。其實,馬英九執政時也強調「中華民國」,對岸也不認同;蔡英文提「中華民國」,反映出「中華民國」從歷史發展的進程來看,仍是兩岸關係的最大公約數。

再者,陸委會十三日也發布「和平、對等、民主、對話」政策短片,呼籲兩岸透過平等對話解決分歧,傳達政府維持現狀、善意對話的不變立場,共同建構良性的兩岸關係。陸委會所欲傳達的,也希望兩岸多一點緩和空間。

北京回應 顯示對蔡不抱希望

但北京認為,蔡英文講「中華民國」只是障眼法,大陸國台辦十日晚迅速回應這是「鼓吹台獨、煽動對立、割裂歷史、扭曲事實」,國台辦十三日再定調是「赤裸裸的兩國論」。北京相關涉台部門的回應迅速、維持傳統論調,顯示對蔡的文告內容早有預期,也不抱希望。

兩岸關係未來走向,現在有兩種說法:第一,中國大陸若發生內部動亂,台灣必成為出口;第二,大陸自己的經濟、環保等議題已自顧不暇,台灣問題非當務之急,尚難做強硬處理。但無論如何,習近平任內,對台灣的處理策略肯定是溫和不起來了。

至於國際間看兩岸情勢,美國國務院表態「支持和平對話」、「支持台灣安全」,這個戰略目標已愈來愈清楚。過去,美中問題專家以為川普政府時期美中關係是最糟的,拜登與北京政權都是走左派路線,預期拜登上台後應該會與北京走得更近一些,但事實不然。有些研究觀察指出,愈是知己知彼,也愈難妥協。

減碳對中國大陸是艱苦的產業轉型,但也是在和歐洲國家對話。
(路透,資料照)

陸能耗雙控 爭取與歐盟緩和

拜登目前必須面對國內共和黨的掣肘,以維持大政府運作形式延續川普路線。在美軍撤出阿富汗、與俄羅斯沒有明顯、立即的衝突下,美國的國際戰略重心已移到太平洋,並對中採取強硬立場,只是捨川普時代的單邊主義,在國際間改以聯盟的團體戰來反中、抗中。

北京目前的處境是艱苦的。對外有美國為首的反中勢力,對內,今年加強落實「能耗雙控」的能源消耗總量與強度雙控政策;習近平九月二十一日於聯合國大會的視頻演說中,重申力爭於二0三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二0六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願景。現在正值全球疫後經濟復甦期,大陸又必須限制高耗能產業的煤與電用量,近期出現的限電現象,與其背後的能源政策有很大關係。

從宏觀角度看,減碳對中國大陸是艱苦的產業轉型,但大陸決心全力以赴,也是在和歐洲國家對話。歐盟重視全球環境治理、氣候變遷、綠色能源,大陸中央發動的能源政策,背後有多層次的政治、經濟考量。如果能因此與歐洲國家進一步對話,在美中戰略對抗的結構中,大陸或有機會與歐盟取得較寬鬆的和解空間。

台海不開戰 美最佳戰略利益

今日世界,產業部署已不只是企業發展,往往牽涉到國家安全。例如,台積電除了參與疫苗採購,去年五月宣布赴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設廠,日前又正式拍板決定赴日本投資設立晶圓製造廠,對美、對日的投資設廠,都有地緣政治的考量,也屬於國家戰略安全位階的部署。台積電已成為國家安全策略執行的指標。

此外,日本新首相岸田文雄走馬上任,台灣希望與新內閣維持緊密關係,岸田除了與拜登通話,獲取美國重申釣魚台列嶼適用美日安保條約以及防衛日本的承諾外,也積極拉攏台日關係,持續援助台灣疫苗、拍板台積電到日本設廠,支持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

日本安全需要完全依賴美國,但美國力量的衰退,會讓日本更為辛苦,也因此,日本需要美國的安保承諾,重視美日印澳的四方關係,台日關係也很明顯走回到安倍路線,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日本自己的利益維持更大的發展空間。

兩岸與美中台三方關係走勢,大致而言,美國最佳戰略利益是台海不開戰,維持與北京理性互動對話;北京持續高調反對台獨,仍保留了一國兩制、九二共識、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空間,蔡英文則仍能主導派系,且對兩岸議題不致失去理性。美中台都有內部鷹派壓力,但三方領導人尚能主導形勢發展、理性克制。比較令人擔憂的是,局勢緊繃下,擦槍走火的意外就難以預料了。

(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主任馬群傑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