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伏貼引導暑熱之氣 忌吃冰飲冷

253
敷貼在肺俞、膏肓、百勞等穴位上,讓藥效深入穴位。(衛福部基隆醫院提供)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衛福部基隆醫院表示,日前已進入夏季氣候型態,以中醫觀點來看,在陽氣亢盛之時,冬季好發的呼吸道過敏性疾病,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等,正適合利用三伏貼以藥物引導天然的暑熱之氣,改善病人體質陽氣較為不足的情況,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中醫科醫師陳致舜指出,三伏貼乃出自清代康熙年間張璐《張氏醫通.諸氣門》的記載,處方是「白芥子一兩、延胡索一兩、甘遂細辛各半兩,共為細末」,若要加強療效還可「入麝香半錢」。將這些藥物混合均勻後,配上薑汁調成糊狀藥劑,敷貼在肺俞、膏肓、百勞等穴位上,讓藥效深入穴位,等3炷香才除去藥劑。10日後再接續治療,連續治療3次。

今年初伏是7月11日,中伏是7月21日,末伏則是8月10日。陳致舜表示,依據過往經驗,其實在7、8月間挑選任意日子來完成3次以上的穴位敷貼治療,到了冬季對於病人的過敏情況,仍有改善的效果,不一定要剛好在初伏、中伏及末伏這3日進行。

為避免穴位所在部位的皮膚,因密集使用藥物刺激而產生紅、腫、疼痛等發炎反應,故建議2次敷貼之間保留1週以上的間隔為佳。中醫科醫師陳致舜建議病人敷貼期間,儘量別待在空調過強(低於25度)的空間,亦應避免「吃冰飲冷」,以防寒氣抑制三伏貼藥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