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魚露與蠔油 絲襪奶茶,沒有絲襪

409

 ■張蘊之
 「香港的奶茶叫做絲襪奶茶,講究香、濃、滑、順,最重要的,就是滑。這是在其他地方做不出來的味道。」幼時隨父母回香港探親多次,然而,去「絲襪奶茶發源地」蘭芳園排隊買奶茶,只有那麼一次。我們站在中環著名的長長天橋下,父親向年幼的我介紹了「絲襪奶茶」這個名詞。
 那時的奶茶究竟是什麼味道,已經不記得了。現場沒有看到絲襪,奶茶喝起來也沒有腳臭味,只記得紙杯裡的奶茶極燙口,在大人的催促下,我喝得很急。
 比起奶茶,父親似乎更愛鴛鴦。鴛鴦就是奶茶兌咖啡,味覺的層次比奶茶更豐富,入口的衝擊性又比奶茶強得多,兼具了奶茶的香滑、咖啡的苦澀。偶爾在街邊的快餐店隨便打發,父親會點鴛鴦,而不是奶茶。
 八零年代前期,台灣還沒有什麼港式茶餐廳進駐,連牛排西餐都是昂貴的時髦玩意兒。配餐來杯咖啡,加糖加奶精,簡直是豪奢作派。除了咖啡,也可以選紅茶或奶茶,但紅茶就是白開水加一個茶渣等級的茶包,奶茶則是開水、茶包加奶精,相形之下,咖啡似乎是最好的選擇,起碼要磨豆、要預煮。同一時期,香港的快餐店與茶餐廳,則形成了豐富的飲料文化,凍檸茶、鹹檸七、菜蜜、奶茶、咖啡、阿華田…,其中最考驗水吧師傅功力的,大概就是奶茶了。
 香港的奶茶源自英國殖民的歷史。當時,英國的另一個殖民地阿薩姆,取代了紅茶的原鄉——福建,成為英國人茶飲市場的主要供應地。香港的紅茶、奶茶也慣用阿薩姆紅茶,講究的師傅會選用粗茶、中粗茶、幼茶等不同質性的茶葉去調出適切的味道。調好比例的茶葉用白洋布製成的布袋裝盛,這個垂乳狀的布袋因為染上茶色,狀似女性絲襪,因而得名「絲襪奶茶」。茶包以滾水沖煮,工序十分講究,要做到「一沖、二焗、三撞、四回溫」。
 「撞茶」是港式奶茶的獨門絕活,依據撞茶的次數,又分成「快茶」與「慢茶」,是水吧師傅最大的考驗。煮港式奶茶需準備兩個茶壺,茶包先置於A壺中,「焗」妥後,將茶包自A壺取出置入B壺,此時將A壺高舉,透過重力加速度傾倒茶水至B壺,讓茶包中的茶葉在茶水的撞擊力中快速翻滾,可去除茶葉的草腥味、將茶香透徹、均勻地釋放,增加茶韻。「撞」的動作需執行一至二次,接著再加熱茶水,是為「回溫」。
 傳統的奶茶有兩種喝法,「奶茶」指的是加入淡奶,「茶走」是減少淡奶比例,加入煉奶。煮好的奶茶是不加糖的,想喝甜,就點「茶走」吧。在香港工作時,我很喜歡在深夜無人的茶餐廳點上一杯「茶走」,靜靜坐一會兒,讓茶的焦香、奶的柔滑與強烈的甜味,撫慰一天的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