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站轉車台、赤嵌樓周邊提報文資

928

民間提報台南火車站的轉車台,希望能現地保留。(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希望保護具有文化資產潛力物件,民間團體向文資處提報台南車站周邊的火車轉車台及赤嵌樓周邊遺址,希望能具有文資身分。民間團體表示,轉車台和赤嵌樓周遭遺址都見證台灣、台南的鐵道歷史和歷史文化,希望能現址保留,而非日後只能從博物館、影片中欣賞。
 赤嵌周邊遺址由台南文化守護聯盟提報,聯盟認為赤嵌樓停車場位置,發現清代晚期至日本、二戰等時期物品,藏有豐富的歷史紋理,而成功國小挖出包括兩處疑似清領時期結構物及鋪面、四處疑似日治時期明治公學校遺構及三處史前的大湖文化層、貝塚等,出土遺跡可見建築擴建痕跡、建築技法改變、清代至日據時期道路規劃等,展現府城常民生活及赤嵌樓周邊地景變遷證據。

民間團體提報赤嵌樓周邊遺址,希望能具有文資身分。(記者林雪娟攝)
 提報單位認為,赤嵌樓周邊交通並非一定得興建地下停車場才能改善,該區見證平埔、荷據、明鄭、清領、日治至國民政府遷台的歷史與地理的變遷演進,所有物件應原地保留,而非陳列在室內歷史博物館,甚至存放在教科書中。
 至於在台南火車站北側、靠近小東路及火車站南邊、靠近民族路段的兩處轉車台,當年因蒸汽和柴油機車等鐵路車輛,駕駛台僅設在一邊,為方便不同方向行駛,車輛須進入調車轉盤(轉車台)轉換方向,轉盤為圓形,設有鋼梁,上方舖設鐵軌,台南似為磚造結構,年代久遠,工法稀有,具獨特性;兩處轉車台也具有「非通過站」意義,代表是發車站或終點站。
 提報人張明山表示,台南站何時須轉車?應從車站落成當日,縱貫線建設最早從打狗至台南,後往北延伸,依據轉車盤長度判斷,無法讓後期大型火車頭進入,印證其年代較早,推測為一九三六至一九四0年間,南邊疑似存在的第二座轉車台,推測年代更為久遠,兩處具有高度歷史價值,且具稀少性且不易再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