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鼓濕地黑頸鷿鷈換繁殖羽

801
黑頸鷿鷈換上繁殖羽,頰部有扇形的黃色羽簇。 (李正峰提供)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濕地是冬候鳥重要棲地,罕見的黑頸鷿鷈換上繁殖羽,非常美麗。有四十多年賞鳥經驗的台南市野鳥學會成員郭東輝說,看過千百種鳥禽,在台灣看到黑頸鷿鷈繁殖羽是頭一遭,也因為十分罕見,吸引不少愛鳥人士慕名而來一睹丰采,拿起相機拍照。

在台灣度冬的鷿鷈科鳥類,有黑頸鷿鷈、冠鷿鷈、角鷿鷈及小鷿鷈,前三種在台灣比較少見,以冠鷿鷈體型最大,黑頸鷿鷈體型比小鷿鷈稍大,小鷿鷈則是台灣常見留鳥。

郭東輝表示,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去年冬天異常寒冷,使得北方候鳥南遷,宜蘭蘇澳無尾港附近就有斑頭雁迷航第一次飛來台灣度冬,嘉義布袋、鰲鼓則有罕見的黑頸鷿鷈。以前曾看過身體灰色、頭頂黑色、臉頰汙白的黑頸鷿鷈非繁殖羽,目前悄悄換上繁殖羽,頰部有扇形的黃色羽簇,羽毛也變成暗褐色,在台灣是頭一遭。

超萌的黑頸鷿鷈換上繁殖羽,吸引不少愛鳥人士慕名而來。台南鳥會成員李正峰指出,原本嘉義布袋有三隻黑頸鷿鷈、鰲鼓濕地五隻,不過布袋的三隻飛到鰲鼓濕地逗熱鬧,距離岸邊大約三十公尺距離,似乎不畏懼人車,大部分時間在水面上活動,潛水捕捉小蝦,很幸運能拍攝到黑頸鷿鷈覓食小蝦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