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螢光‧顯影

8611
舊隧道群內飛舞的螢火蟲

文/攝影 吳昭明

洞內,荒徑已迷,廊空螢光續
洞外,火車逃離,恁欲去佗位
—2004.05猴硐站外

我必須很「用力」去回想,這張照片是怎麼拍出來的……

5月,正值螢火蟲飛竄的季節,我來到了猴硐站外的員山隧道群。其實在這之前,我已經來此探路好幾回,但都只為了拍火車,這次比較特別,想拍火金姑。

出發前做了一些功課,不斷翻閱「攝影技巧」之類的書,唯獨就是沒有「如何拍螢火蟲」的章節。即便如此,腦海裡還是勾勒出想要的構圖,但卻絲毫沒把握可否顯影,因為以前拍螢火蟲沒有一次成功過。

那天,除了扛一堆笨重器材外,為了營造特殊效果卻又不想花大錢,還煞費周章地自製了數十片黑卡與濾鏡;我嘗試用這些「天馬行空」般的「實驗道具」,掌握曝光技巧來捕捉稍縱即逝的畫面。

到了現場,架好相機,天色仍明,螢火蟲還沒上工,但我的心早已七上八下,一聽到火車聲,情緒便高漲,不禁懷疑是要來拍火車還是火金姑?

等待是一種期盼,也是一種煎熬。隨著天色漸暗,我愈發心急,心急火車怎麼不該來的時候猛來,該來的時候還沒來,再不來,天太黑,就不好對焦了。還好,等著等著,總算傳來列車軋軌的聲音,我立刻將相機當成「機槍」,透過觀景窗「瞄準」隧道口,進入「備戰」模式。

當火車進入相機內的「磅空」時,馬上「扣扳機」,按下長曝快門。不久,火金姑也很有默契地湧現,我趕緊拿起手上的黑卡進行分段曝光……

我得用諸多「攝影術語」,才有辦法抽絲剝繭地細數當年以底片相機拍攝的紀實;可惜忘了記錄每個步驟設定的參數,若今再叫我拿底片相機,恐怕也拍不出相同畫面。

現在數位相機功能愈來愈強,網路更不乏有高手傳授夜拍螢火蟲的秘訣,大可不必像我這般,又是「克勤克儉」,又是「手忙腳亂」。但如今舊隧道群已非當年荒徑,闢建自行車道後,人來車往,火金姑是否依舊賞臉就不知道了。

事實上,螢火蟲閃爍著曼妙舞姿,表示牠們的一生即將走到盡頭。回顧取景當下,我聚精會神於視窗裡所看到的深邃世界,想著該如何忠實呈現那畫面;17年後,這張舊照讓我跌進昏暗迷離的情境中,冥想著與這群小精靈寂靜共處的短暫時光,領悟天地萬物的堂奧,何其驚豔。

螢光、顯影,在指間與快門間,不只交疊出神秘又夢幻的藍調,生命軌跡,無可捉摸,也交織出剎那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