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紓困乃救急不救窮,應精準且迅速!

1929
受疫情衝擊,6月份百貨公司營業額年減64.7%、餐飲業年減39.9%。(取自經濟部網站)

儘管疫情逐漸紓減、疫苗施打率亦緩步提升,但五月中下旬起爆發確診案例驟增造成的經濟衝擊仍持續發酵;雖然蔡政府祭出紓困措施,可是規劃的紓困對象卻往往畫錯重點,導致諸多亟待紓困的業者和民眾「看得到,吃不到」,企業經營、日常生活因而陷入困境。

根據行政院國發會公布的景氣對策信號,六月亮出代表「熱絡」的紅燈,且已是連續第五個月亮出紅燈;主計總處亦於六月大幅調高今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率。但倘若只從宏觀面觀察經濟表現,難免陷入「見林不見樹」的盲點;再倘若政府是以這種「見林不見樹」的角度規劃紓困,亟待紓困對象就難以避免地陷入「看得到,吃不到」的困境。

六月十八日立法院通過「紓困四‧0」近兩千六百億元預算之後,行政院即著手進行紓困,但剛推出就引發民怨。例如,對自營作業者與勞工紓困貸款,係以一0八年度綜合所得稅報稅資料認定紓困對象,但一0八年申報綜所稅至今年六月已有兩年的時間差距,根本無法反映自營作業者與勞工的最新收入情況。儘管在朝野立委齊聲砲轟之下勞動部有所調整,但已凸顯政府部門思慮不周、只圖作業方便的「官本位」思維。

再者,去年大眾運輸業者已哀鴻遍野,今年五月十九日起全台實施三級警戒,大眾運輸運量更呈雪崩式下滑;但政府對大眾運輸業者的紓困只到七月,八月還沒著落,完全看不到蔡政府「超前部署」的自豪。另一個令人納悶之處,交通部先前規劃僅針對高雄捷運紓困,運量更大、受衝擊更嚴重的台北捷運卻得不到蔡政府的關愛,這種獨厚高捷的思維當然難脫「顏色」聯想!

另有若干引發民怨的問題,其實去年紓困就已出現,但今年依舊未見改善。眾所周知,去年年初疫情來勢洶洶之後,旅遊業者首當其衝,不僅海外團出不去,國旅團也寸步難行;今年亦復如此,而且慘況不低於去年。根據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統計,去年至今已有四十多家旅行社倒閉歇業;今年本土疫情爆發後,旅行業就業人數再從四萬多人減少到兩萬多人。但是,到七月二十一日為止,「紓困四‧0」針對觀光旅遊相關業者、從業人員的紓困預算還有三成沒執行下去,許多業者及員工都已高喊幾乎沒辦法活!

再從經濟衝擊的狀況來看,根據經濟部統計,六月份百貨公司營業額年減百分之六十四點七、餐飲業年減百分之三十九點九。艱困產業苦撐、關閉,導致失業率從五月的百分之三點六七陡升到六月的百分之四點八,不但創下二0一0年十一月以來的最高點,失業人數更較五月增加八點一萬人,因經濟因素導致工時未達三十五小時者高達九十八點四萬人,七月二十六日無薪假人數近四萬五千人。但是,因疫情衝擊而薪資減損達兩成以上者的紓困人數僅二十一點二萬人,顯見勞工紓困已然失去準頭。

失業、無薪假、若干產業營業額慘狀至此,政府應從手邊既有的統計資料尋找亟待紓困的產業及人口,並且精準紓困;否則,就算政府動輒嘴上搬出大數據也是空談。

《莊子‧外物篇》有「涸轍枯魚」的寓言,掉到車轍淺淺積水裡大喊救命的魚只要一點水就可救活,卻沒那個命等到西江之水;紓困也是救急不救窮,得迅速又精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