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白帶 分3類型給藥

1041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不少婦女有惱人的白帶問題,柳營奇美醫院中醫師簡珮珊表示,中醫對於白帶的治療,依不同情況採不同治療,並提醒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要適度運動,提升免疫力。
 簡珮珊說,所謂白帶,是指婦女陰道所分泌的粘液,女性白帶的形成與雌激素有密切關係,病理性白帶必須及早就醫治療;異常的白帶,分泌量多,顏色、質地、氣味與出現時間都有異常,且有局部刺激症狀如癢痛、灼熱等感覺,就屬病理性白帶。
 病理性白帶多是由炎症引起,一般常見於陰道炎、子宮頸炎、骨盆腔炎、子宮肌瘤、子宮頸糜爛、子宮頸癌、子宮腺癌或陰道異物等,都可能有各種不同類型的病理性白帶,若有上述症狀出現時,須及早就醫治療。
 她表示,白帶在中醫又稱為「帶下」,以下為中醫對於帶下的分型與治療:
 脾虛型:白帶量多、色白或淡黃,質稀或稠、無味,伴隨有脾胃運化功能不佳、疲倦乏力、食慾差、大便偏軟等症狀,此類型常因食用生冷食物引起帶下量增加。治療以健脾益氣去除身體溼氣,臨床常以完帶湯為主方加減。
 腎虛型:一般又分為腎陽虛與腎陰虛型兩類。腎陽虛者,常見帶下量多、清稀如水狀、色白無味,或略有腥味,並伴隨有腰膝痠軟無力、頻尿、怕冷等症。中醫治療以溫補腎陽為主,兼以固澀止帶,可用桂附八味丸加減。至於腎陰虛者,帶下量一般不多,色淡紅,或赤白相兼,陰道多有燒灼感或癢,常伴有潮熱、耳鳴、失眠、多夢、口乾舌燥等症,多見於老年性陰道炎。可用知柏地黃丸加減。
 濕熱型:多因濕邪或脾虛生濕、白帶量多、色黃質稠成泡沫狀(滴蟲性陰道炎),或色白成豆腐渣狀(黴菌性陰道炎),或白帶夾血絲,分泌物有臭味,常有陰部灼熱或作癢,或伴有口苦咽乾、食慾差、小便黃甚至短赤、大便秘結等症狀。常用八味帶下方或龍膽瀉肝湯加減。
 簡珮珊提醒,由於帶下容易復發,建議除藥物治療,還要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陰部應經常保持清潔,經期、產褥期尤應注意衛生,減少使用護墊,生理期間勤換棉墊,排便後要由前往後擦拭,洗澡時以淋浴代替盆浴,內褲和襪子要分開洗等。
 衣褲要寬鬆透氣,內褲以棉質為宜,除通風,也可避免細菌、黴菌滋長;維持正常作息與適度的運動,以提昇免疫力,如此就能有效預防帶下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