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影響心理健康 應減少歧視

302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肥胖被定義為一種慢性病,研究顯示亦與憂鬱有關連性。國健署指出,若將肥胖汙名化,不僅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甚至會降低尋求專業醫療團隊協助的意願。呼籲大眾減少歧視與汙名化,讓健康生活型態與體重管理生活化與普及化。

世衛已將肥胖視為慢性疾病。由於成因複雜,除了飲食和身體活動因素外,也受到基因、心理健康和外在環境等因素影響,往往不只是個人問題,所以若將肥胖汙名化,不僅影響個人身心健康,甚至會降低尋求專業醫療團隊協助的意願。

根據台灣肥胖醫學會「全台肥胖認知調查」,發現全台近半數國人不清楚肥胖定義,正在減重民眾僅14.7%尋求專業協助。肥胖會引起許多共病症,不僅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風險,也和退化性關節炎、憂鬱、不孕症等有關。

國健署長吳昭軍建議家人一同調整生活型態,是健康體位管理的好方法,並提出「減少甜食及含糖飲料,攝取均衡健康飲食」、「增加動態生活,降低每日觀看螢幕時間」,以及「充足睡眠,每天至少睡眠8小時」等3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