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比較2種半月軟骨縫合方法

336

■吳重達

1名10多年前做過膝關節內側半月軟骨縫合的病人因其他原因來診,醫師解決他的問題後檢查他的膝關節,病人很驚訝醫師竟然還記得他的手術。理學檢查結果正常,追蹤的X光也沒有退化性關節炎的現象,這結果讓醫師開心了好幾天。

半月軟骨沒有血液循環(稱為白區),只有在其邊緣與關節囊接合處、約0.3~0.5公分處有血液循環(紅區)。軟骨破裂大部分發生在沒血液循環的白區,處理時做半月軟骨部分切除,硬要縫也不會癒合,只是為將來創造問題而已;破裂處在紅區,有血液循環就會癒合,就得想辦法做好縫合手術。破裂在尷尬的紅、白區交界處則可嘗試縫合,仍然有機會癒合。

傳統的縫合方法是在關節鏡下,做由內往外的穿針(Inside-out technique,IO),或相反方向入針(Outside-in technique),將縫合線綁在關節囊外,達到破裂處固定的效果。

一套縫合器械常年不壞,手術需技術,成本、健保給付卻不高。近年來,各家廠商發展出需自費的拋棄式全關節內縫合針(All inside technique,AI),技術要求降低,手術時間縮短,皮膚也不必多一處傷口間,讓醫師嘗試縫合的興趣提高了,縫合比率也上升。

英國一篇研究(AJSM 3月,2023)比較上述2種半月軟骨縫合方法,192位病人追蹤2年以上,手術失敗率為21%。數據經校正後顯示,用AI縫內側半月軟骨的失敗率是外側半月軟骨縫合的8倍;術後1年,縫合內側半月軟骨失敗率是IO者16%、AI者42%。外側半月軟骨縫合失敗率同為8%;術後2年,AI縫合失敗率為53%,術後5年上升至63%。

醫師只有在IO做不到的死角,以及可能傷到神經、血管的半月軟骨後角才使用AI做縫合。醫師自己的病例追蹤、觀察,結果與該研究差不多。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