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廣角鏡>永康復小校友籌備50週年同學會

1

 永康復小第十六屆畢業校友籌備畢業五十週年同學會。(記者汪惠松攝)
 六十三年縣治時期學區為眷村的永康復興國小,六個畢業班級感念師恩,除募集逾百萬元捐贈母校防疫及助學等外,並籌備畢業五十週年同學會。校友們參觀校史時表示,舊眷村已全拆除,母校也已遷校區繼續培養下一代,但唯一不變的是復小的世代教育永遠常存。
 這群五年級初段班,住在永康網寮一帶的小孩,當年也是在「竹籬笆」裡長大的外省人第二代。在那經濟拮据,土木待興的世代裡,他們有幸一同進入復興國小,沒有電腦和3C資源,大部分的父親都在部隊裡效忠國家。回憶當時的母校操場旁還有一個大土洞,每天騎馬打仗,玩捉迷藏,打躲避球,在充滿歡樂的氣氛下度過的。
 校友們說,當時的老師和媽媽們,也很辛苦地帶著他們這群大部分父親不在家的「野」孩子,每晚飯前聽到鄰家的媽媽在大喊小孩回家吃飯,必要時還得鞭條侍候,學校老師們得更傷腦筋地,在有限的資源,物資缺乏下教導他們這群小孩上進。
 他們的童年生活是艱苦的,同學鮮少有錢參加課外補習或才藝活動,然卻滿滿感受老師們的愛心與耐心的教導,也享受著來自不同地方的眷村飲食和生活文化,那個每早騎著單車大喊著「包子饅頭」的山東大伯,永遠牢記他們的腦海裡。
 六十三年永康復小第十六屆校友畢業後,也開始探訪「竹籬笆」外的春天,適逢台灣經濟起飛,同學遍布台灣及世界各地,開拓自己的人生。一離別就是四十餘年,舊時眷村已全部拆除,老兵也逐日凋零,母校搬遷,唯一不變的是復小的世代教育永遠常存。
 為感念師恩,旅居美國加州矽谷的譚一新及台灣周洗雲等人發起回饋母校活動,獲得該屆校友迴響共募得百餘萬元捐贈母校防疫及助學,也籌備二0二四年的畢業五十週年同學會。未來也會「回娘家」參加母校活動。
(記者汪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