嘖嘖|創辦人徐震:0.1%的機率 支撐99.9%的夢想

DFUN 首頁http://www.dfunmag.com.tw

如何在一個產業裡穩居第一,其實一個關鍵點就是新鮮,人都一樣總是喜歡新奇事物,而徐震清楚明白此道理。因此在募資平台風潮尚未蔓延到臺灣時,他就慧眼獨具,率先將這新穎的產業引進臺灣,成立「嘖嘖」。經過將近10年的時間,文創已成為趨勢之一,募資平台也成為許多設計師的夢想搖籃,大家爭先恐後的想要各文創平台上被發現,成為明日之星。然而,市面上的募資平台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大量湧現,在這大亂鬥的環境下「嘖嘖」是如何維持初心,又能不停演進?一切都是透過「嘖嘖」創辦人–徐震沈穩、勇於嘗試的實驗精神。

「人生中99.9%的幹話不會實現,純粹講開心的,但只要有一句話變成現實,我們就有信心告訴自己可以繼續走下去。」

青澀的回憶 靈感啟蒙

創立嘖嘖之前,徐震在英國當建築師,那時許多設計圈的人想創業,不過一聽到品牌開發的成本就讓人望而生畏。大概在2010時美國募資平台–Kickstarter正逐漸火紅起來,以近台幣3000萬的金額募資到一個Lunatic的錶帶案子,這個案子的設計架構就是將錶帶與ipod結合,變成一隻手錶在網路上引起熱烈的討論。一炮而紅的創意啟發到許多設計師的想法,原來真的可以靠一個idea換到龐大的資金。
那時Kickstarter的案子以及所帶起的浪潮震撼了整個設計圈,而臺灣其實也有很多設計師透過擺市集或參加商展,因此徐震就想說有沒有辦法把Kickstarter的idea也引進臺灣試試看,那時剛好他身邊也有幾位朋友有興趣願意嘗試看看,所以啟動了「嘖嘖」這個project。

初心 既是阻力也是助力

初心不會一直在我們身邊,但當我們需要時它就像一盞明燈,為迷茫的人們指引方向。在創業的過程中,首要前提絕對是商業利益,如果沒有商業利益,所謂的夢想願景也無法實現。徐震一直堅信著這點,他認為商業利益是對一個想要永續存在於產業裡的重要前提,假如只依循著初心與理想走,這個平台就會淪為一個很孤芳自賞的地方。因此他認為追求商業利益是任何商業團體的本質,也是社會責任,因為這些企業肩負了所有從業者的生活。然而,徐震並不覺得初心與商業利益會互相衝突,初心可以隨著社會生態做調整,在追求成長去創造更大社會影響力的團體都會面臨這樣的挑戰。套一句他朋友說過的話:「初心是當時帶著你事業起飛的一個承載力,同時也是拉住你維持在地球表面的一個重力。」我們要記住它,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初心可以讓我們不偏離軌道。

嘖嘖辦公室

百花齊放 各有特色

群中募資平台在臺灣已發展快10年了,嘖嘖是臺灣第一家募資平台,從2012年2月開始,將近快10年的時間,這個產業一直逐步成長中。這代表的意義是臺灣愈來愈多人願意去挖掘探索富有創意的新產品,同時也代表著設計師有著更多機制將他們心中的構圖予以實踐。現在整個創意產業的參與者真的很多,徐震認為與其稱他們為競爭者,不如說同是從業者。不同從業者都個來自不同背景,不同背景的人加入這個產業他們會有不同觀點,針對他們的觀點或在意的事情,在平台功能、商業機制上或規則制度上做調整改變,他認為這些都是很值得所有從業者去學習的事情。
話說回來,嘖嘖有一個很大的優勢,那就是時間。嘖嘖是第一個出現在臺灣的募資平台,有相對比較長的時間去累積很足夠的會員社群,無論是會員人數或整體社群動能也是相對可觀的。再者,嘖嘖公司內部的成員都是經過非常大量的專案練習,差不多3700個提案在我們平台上架。可想而知他們的專案團隊經過多少次的專案經驗去練習和調整,以達到最好的效果。這就是為甚麼嘖嘖是現在全臺灣最大的募資平台。

走出舒適圈 超越自已

如今數位化的時代,市面上的文創平台層出不窮,要在這麼競爭的大環境下不被汰換又能脫穎而出,實屬不易。然而嘖嘖卻能在這麼競爭的環境下佔有募資平台的第一寶座,一個很關鍵的原因就是不為自己設限。就現在來說,文創有一個大框架,他認為作為這個產業的從業者要試圖去打破那框架,因為在一個產業裡面只有參與者夠多才有辦法創造新的想法、新的機會。「如果能夠將這些特徵擴大到文創以外的產物,比如說跟飲食結合、數位內容結合等,去創造這樣的可能性,我們才可以把整個產業的邊界拉大」。
「嘖嘖」即將邁向10周年,徐震一直在尋找突破和創新,想要探索在不同產業的從業者,將他們帶入群眾募資世界裡激盪出更多idea,因此嘖嘖規劃了一系列活動,而目前積極在推動的是「產業星探」,挖掘不同領域的創作者,持續創新變化,這是在未來很重要的一個目標。

嘖嘖夥伴們辦公照

接收各種聲音 成就獨特自己

對於「文創」一詞近年來被濫用逐漸引起民眾的反感,他認為群眾集資從業者基本是開放社群的信仰者,因此他並不特別擔憂這件事,因為有人願意濫用,代表這個產業在社會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與影響力,這是件好事,社會不理睬我們可能才是要擔心的事。徐震表示,很多東西是一體兩面的,在別人對文創反感時,相對的也存在很優秀的文創從業者,要如何在一個產業裡如何突顯獨特的優點很重要。
術業有專攻,在一個產業裡每個人都需要有特有的專業才能不被隨意取代,這也是最健全的產業模式。他深有同感說道:「我是生態系的信仰者,我認為比起一條龍,生態系更為理想」。生態系才是可以促使大家成長的方式,當一個產業裡頭有不同從業者,就會有不同背景、不同對於發展的思考,才有辦法交織出比較有機成長的環境,激發出新的可能,比起一個單一決策者的思考會更有變化。於是,徐震偏向鼓勵更多人在群眾集資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這樣才可以維持生態系的多樣性。

走進嘖嘖 一探奇幻世界

當嘖嘖成為一間實體店面,它會是什麼?徐震常在思考這個問題,當人們看到嘖嘖有什麼感受?他一直都很喜歡誠品,在他年輕時誠品營業24小時,那時的年輕人很喜歡去誠品,就算沒有錢可以買那裡的書,但可能會在那邊遇到很新奇的商品,很特別的出版物,很酷的人。光是去誠品這件事,它的儀式性就足以驅使徐震把誠品這個品牌放進他生活裡每一個很重要的據點。因此,徐震也希望大家可以覺得光是來逛嘖嘖就是一件很潮的事,將嘖嘖當作一個資訊要站,當人們想要尋找的新事物或臺灣有甚麼很酷的事正在發生,就到嘖嘖看看。

孤獨的背影 榮譽的冠冕

對他而言,創業本身也是一種創作行為,因為群眾集資本身就是圍繞在新事物上,想要推動新事物的道路上總是孤獨也充滿挫折的,一來大家對於他要做的事不是很理解,因為並不是身在其中,二來是做新的事物往往是沒有前例可循,會比較容易受挫。徐震之前常常很樂觀的說出一些虛無飄渺的幹話,他說:「臺灣有2300萬人,只要每個人願意出10塊錢,就有兩億三千萬的資金去促成一個產業」,然而,到了2017年時,嘖嘖正式突破了兩億三千萬這個數字,那時他就跟身邊的人說:「人生中99.9%的幹話不會實現,純粹講開心的,但只要有一句話變成現實,我們就有信心告訴自己可以繼續走下去」,就這樣徐震因為那一句的玩笑話,堅信自己、努力創新,在未來不論遇到什麼變革或挑戰也能持續推陳出新。

 

徐震

畢業於倫敦大學 Bartlett 建築學院,在英國當了五年的都市設計師。2011年,受到當時在歐美興起的群眾集資浪潮啟發,與三位一樣在倫敦求學、工作的朋友一起創立了台灣第一個綜合性群眾集資平台「嘖嘖」。
「嘖嘖」上線至今,累積的成功募資金額已經突破 46 億元,協助了超過 2700 個創意計劃成真。

即時

測試圖片 二

測試圖片大中小

大 中 小 ...

科技城平交道多 新市鐵路亟待地下化

記者張淑娟/新市報導 台南市新市區短短不到一...

卯起來食毛豆舞青春 新市區農會很毛豆

記者張淑娟/新市報導 「食毛豆舞青春...

近期新聞